《醒夢駢言》簡介|鑒賞
清代短篇白話小說集,十二回。原題“蒲崖主人偶輯” “守樸翁編次”,據本書序而知,此書作者又號“菊畦子”,但其真實姓名待考。此書現存稼史軒刊大字本, 封面別題“醒世奇言”;卷首有“閑情老人”序,不記歲次。冠圖。另有一舊刊本,目錄頁題“菊畦主人偶輯”,余者與稼史軒本同。以上兩種刊本當在清初刊刻。
《醒夢駢言》每回演敘一個故事,均據蒲松齡《聊齋志異》有關故事改寫。
第一回寫明朝成化年間,湖廣武昌府江夏縣秀才曾學深,相貌英俊,少年英才。曾學深到黃州探望外祖母時與一尼姑翠云私訂終身,后幾經周折,終于與翠云成婚。曾學深被點入翰林,官職顯赫,和家美滿。 (參見《聊齋》第十一卷《陳云棲》)
第二回寫明朝洪武年間,山東東昌府棠邑縣商人張恒若,因燕兵入掠山東而夫妻離散。張恒若遷居河南后娶妻馬氏,馬氏生子張登后病亡;恒若再娶妻牛氏,牛氏生子張勻。牛氏生性潑悍,虐待張登。后張勻被猛虎啣至南京,恰逢恒若發妻羊氏將張勻收留。張恒若一家在河南相聚,眾人悲喜交集。后恒若子孫均金榜題名,恒若與羊氏均無疾而終。 (參見《聊齋》第二卷《張誠》)
第三回寫明朝嘉靖年間,蘇州吳縣秀才孫寅,生有枝指,為人迂訥。孫寅為娶美女阿珠,割枝指、魂化鸚鵡向阿珠求婚。阿珠終于感其志誠而同意,孫寅起死回生與阿珠成婚。后孫寅官至尚書,孫家終成望族。 (參見《聊齋》第二卷《阿寶》)
第四回寫明朝永樂年間,山西太原府秀才俞大成娶孫氏為妻、納婢女蕙蘭為妾。孫氏生性妬悍,百股欺辱蕙蘭,大成則避至河南親戚家。后蕙蘭被孫氏所賣,與大成意外重逢,大成立蕙蘭為妻。孫氏被父母所賣,幾經周折竟又成為大成之妾,大成遂百股虐待孫氏。后孫氏早亡,蕙蘭之子官至宰相, 光耀門庭。(參見《聊齋》第十一卷《大男》)
第五回寫明朝正德年間,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巨富平長發病逝后,他的嫡庶六子為爭家產打得不可開交,直至家破人亡。后平家眾兄弟悔悟,焚香立約,各自改過。平家眾兄弟及其后代均相親相安。 (參見《聊齋》第十一卷《曾友于》)
第五回寫明朝正統年間,浙江溫州府富戶張維城,生有二女:月英、月華。月英不愿從父命嫁給窮書生王興兒,月華代姊出嫁。后王興兒官至宰相,夫榮妻貴,月英則嫁一賭徒,家產蕩盡,只得出家為尼。 (參見《聊齋》第四卷《姊妹易嫁》)
第七回寫明朝萬歷年間,湖廣長沙府秀才李右文病故,遺妻黃氏及二子:成大、成二。黃氏生性悍烈,對成大之妻順兒百股挑剔,竟令成大休妻,將順兒趕出家門。成二娶妻房姑,房姑生性刁蠻,她主持家務,卻令黃氏執役直至黃氏被累病。幾經沖突磨難,黃氏與房姑均猛醒,一家人重新和好。 (參見《聊齋》第十卷《珊瑚》)
第八回寫明朝正德年間,廣東廣州府番禺縣秀才尤牧仲因事發配山西。秀才韋恥之嫉妒尤牧仲才華,趁機給尤家設圈套、布陷井,但最終卻成全了尤家的好事。后尤家重新團聚,一門之內富貴兩全,韋恥之則淪為刀下鬼。 (參見《聊齋》第十卷《仇大娘》)
第九回寫明朝永樂年間,四川成都府秀才姚壽之與富戶之女蓮娘互相愛慕。蓮娘之父將她另許他人,蓮娘一病而亡,壽之也大慟而死。壽之魂魄在陰間與蓮娘及冰娘相遇,冥判感其情摯令三人還陽。姚壽之與蓮娘、冰娘成婚,后壽之官任湖廣總督,妻妾均受誥封。 (參見《聊齋》第三卷《連城》)
第十回寫明朝永樂年間,河南考城縣村民曹全士之女珍姑,聰穎異常,成為義軍首領唐賽兒的弟子。珍姑醒悟義軍必遭剿滅,便與丈夫子函作法術脫離險境。后夫妻二人因法術和經營琉璃廠致富,其后代守護家業,珍姑夫婦均得善終。 (參見《聊齋》第三卷《小二》)
第十一回寫明朝崇禎年間,河南開封府儀封縣人宋大中,娶妻辛娘。后夫妻二人在逃難途中被強盜李十三搶劫,李妻王氏不滿丈夫惡行,同大中一起被李十三推落水中。宋大中及王氏獲救,兩人成婚。后大中攜王氏游覽金山,與昔日自殺獲救的辛娘重逢,三人遂居南京,均得善終。 (參見《聊齋》第三卷《庚娘》)
第十二回寫明朝嘉靖年間,北直保定府巨富方正華之子方口禾,因家道衰落而飽嘗世態炎涼。方口禾幼年時,方家食客張管師常與他在房中埋磚石為戲。此時方口禾掘地所見,昔日磚石均變為白銀。方家重振家聲,方口禾辭官不做,只居家享樂。(參見《聊齋》第三卷《宮夢弼》)
中國短篇白話小說創作至明代而空前興盛,直至清末也未停頓, “警世”、 “醒世”則是這些小說創作意圖中的突出特征。蒲崖主人據此意圖從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摘選十二篇文言小說,改寫為白話小說,其內容全部是關于戀愛、婚姻和家庭生活方面的,這也是自“三言二拍”以來市民文學的常見題材。
《醒夢駢言》第一、三、九回分別描寫才子佳人的戀情。在專制主義時代,在“男女授受不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信條禁錮下,青年男女為追求愛情往往要付出沉重代價。曾學深與翠云私訂終身,但屢遭磨難,學深苦戀成疾險些喪命,孫寅為與阿珠成婚,不惜忍痛割指、魂化鸚鵡向阿珠表示愛慕之情,最終死而復生, 方贏得愛情;姚壽之與蓮娘又何嘗不是通過人間、陰間的種種磨難、苦苦抗爭,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呢?這幾篇小說所寫固未掙脫才子佳人相戀,最終才子考試任高官、佳人富貴受誥封的格套,但在青年男女以生命為代價的追求中,令讀者看到了愛情的力量;在程式化的夫榮妻貴、男女大團圓的結局里,使讀者看到那個時代下層民眾所能有的美好希冀與祝愿,使人在酸辛之中獲得些許快慰。
小說集第二、四、六、十、十一回描寫婚姻的波折。表現了社會動亂造成的夫妻離異的種種痛苦、磨折,頌揚了對愛情忠貞不移的張恒若、宋大中夫妻;同時通過對牛氏、孫氏這樣妬婦形象的抨擊,表現了陳舊的婚姻觀念:對專制制度一夫多妻婚姻制的殘酷并無譴責,卻一味要求妻妾之間應該忍讓、和諧,不允許有絲毫嫉妬心理;否則就是不賢慧的惡婦,并為其安排悲慘的結局。此外,對遵從父母之命而嫁者,作者大加溢美之詞;對不從父母之命、自己選擇伴侶者,百般嘲諷,讓其難以獲得幸福。這種所謂警世之筆,卻清晰地勾畫出作者對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態度。
小說集第五、七、八、十二回著重描寫家庭內部的紛爭與矛盾。作者的態度是:應該維護兄弟姐妹之間的手足之情;婆媳間應和睦相處;家庭內部應尊老愛幼,不應內訌;富足之家既不應過分奢侈,也不應過于吝嗇。這些思想具有濃厚的市民意識。在專制制度下,市民及其他下層民眾身受罪惡社會制度的重壓,飽嘗社會動亂的痛苦,他們希望家庭內部關系和睦, 以加強內聚力、抵御外部的種種壓迫,從而增強生存的信心;使痛楚的心靈在家庭生活中得到點滴撫慰,使黑暗的生活增添一點亮色。這種希望與意愿是平實的,并沒有超越傳統倫理道德的局限,也反映出市民階層對自身命運的深切關注。
《醒夢駢言》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原作的內容,使故事情節更加曲折、生動。小說文筆流暢,其白話筆力不亞于文言原作。但本書在清擬話本小說中并非上乘之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者希望讀者讀完此書后,能夠惡夢驚醒、迷途知返,復歸傳統倫理道德的窠臼。
上一篇:《醒世姻緣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金瓶梅》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