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穆天子傳
先秦小說。又名《周王傳》、《周王游行記》。西晉初年發現于汲郡汲縣(今河南)一個古墓里,是汲人盜掘魏襄王墓所得“竹書數十車”之一。后經荀勖等晉人的編校附益后改稱《穆天子傳》,傳本六卷。《隋書·經籍志》和《新唐書·藝文志》曾分別把它列入起居注類和實錄類,到了清代的《四庫全書》才把它列入小說家類,賦予它小說的地位和價值。
內容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原有的《周王游行》五卷,記周穆王駕八駿西征之事;二是取自“雜書”的第六卷,記盛姬卒于途中以至反葬之事。這部小說以編年的形式,詳細記述了周穆王北絕流沙,西登昆侖,游歷各國時的所見所聞、所遇所感,以及宴飲、賞賜、狩獵、銘題等活動,有濃厚的神話色彩。故事從周穆王自警和七萃之士進諫寫起,寫周穆王駕著赤驥、盜驪等八匹駿馬拉的車子,率七萃之士,從周朝都城出發,經歷各個名山大川,行程三萬余里,既見到“清水出泉、溫和無風”,“百獸之所聚,飛鳥之所棲”的春山美景,也涉足了西方各國,欣賞到了異國風土人情,并與各國建立起友好關系。他西登昆侖山,拜見西王母,彼此飲酒賦詩贈答,氣氛典雅而和諧,西王母文雅端莊,彬彬有禮,已沒有她在神話中那副“豹尾虎齒”的猙獰面目。穆王見西王母一段,是小說中描繪得比較精彩的文字,寫得文情并茂,意趣盎然。后穆王在東征途中,其寵妃盛姬因病而亡,穆王痛不欲生,為之大辦喪事,小說極力渲染哭喪和送葬場面運用鋪陳筆法描繪得細膩生動,如展現哭喪者的情態,運用一系列排比句式“內史讀策而哭,曾祝捧饋而哭,抗者觴者而哭,佐者承斗而哭”等把這種悲劇場面描繪得有條不紊,井然有序。此篇將歷史傳說與神話故事融為一體,在記述上以人物為中心,以出游為主要線索,穿插起各個事件以及種種奇珍異物的描寫,已具備比較完整的小說結構。書中還注重通過特定人物的言行刻畫人物形象,如寫穆王與西王母的相識,就以穆王送禮、于龠山石紀名、二人歌詩吟詠等情節,表現二人彼此的鐘情眷戀。《穆天子傳》敘事委婉詳盡,文字樸實平易,尤其以史傳筆法寫神話傳說人物,開創了中國古代有意識地以神話素材創作文學作品特別是小說的先例,開創了志怪小說和神魔小說的先河。故明胡應麟稱之:“文極贍褥,有法可觀。三代前敘事之詳,無若此者。然頗為小說濫觴矣。”版本有天一閣刊本,后《四部叢刊》據此本影印,由洪頤煊校刊的《傳經堂叢書》(六卷本)和翟云開校刊的《五經歲編齋校書三種》本為最好的版本。
上一篇:雕塑·秦始皇陵兵馬俑
下一篇:繪畫·筆法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