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憲鏡》簡介|鑒賞
社會小說,十回。杭州戊公演義,謝亭亭長平論。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九月新小說社初版。書前有“作意問答”,回后有“平論”數則。
《立憲鏡》的主角金人游歷英、比、法、德諸國后返國,見河南新政有名無實,遂退隱山林?!霸缫褜⑼鈬粡姺ㄗ右谎劭雌疲A備將來烈烈轟轟做一番頂天立地的事業?!惫饩w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清廷頒預備立憲上諭后,金氏準備考察“預備立憲國民之資格”, 自名應天,赴“開天下風氣之上海”。下車伊始,赴張園觀預備立憲演說會,遇舊友陶哲君。兩人偕游,與商務研究會長研討立憲。不料呼來一班名妓,戒煙會長又充癮君子。又見饑民無著落,租界包探濫用私刑。金、陶兩人送同窗去英國,又做起創辦工藝學堂之夢。兩人尋學堂,偶人自由鄉,金氏夢見革命黨以殺人為能事。又尋找陶友朱子張,討論自治章程當除租界之弊,竟被目為迂闊。后與陶訪著名的道生女學,也草草收場。
作者以尖酸的諷筆,試圖“喚起一般國民之預備,使人人有預備之精神”,且能較敏銳地抓住國民精神的一些陰暗面。金氏一人上海,見路人皆用洋貨,回想舊日抵制洋貨之風烈,噓唏不已,評日,虎頭蛇尾,中國人性質大抵如是。第四回借金氏之口言創辦工藝學堂之理,“中國人因循不學,坐誤時機,既不能自立,安得不依賴他人,否則上海制造、福建船政創辦至今四十多年,何以一切工程還是外人主政呢?”第八回又借金氏之口道,“只有中國上上下下無一個不是這種鬼相,現在預備立憲,可是這一般鬼相當得立憲國民的嗎?”尤其是立憲討論會召妓成花會,文明戒煙會長率先吞云吐霧一場鬧劇,雖有諭諷太過之傷,但確也見得世情一角。
小說對立憲運動本身進行了反思。作品開始,張園立憲演講會聲勢甚壯,但開會不久改作演戲,招來一般閑人,有虎頭蛇尾之譏。作者又借花福凝之口抨擊立憲中良莠混雜、內部腐敗,“往往維新黨當中有一樁極好的事情被這班無行業的人混在里頭,瞎鬧鬧了破綻出來,被那些頑固的趁機藉口,造謠惑眾,那熱心做事的倒弄得棘手了?!?第九回)其對立憲派的局限也有認識,“國家雖有立憲明文,我國民不可無革命思想” (第七回),“虛無黨是改革政治之一大臂助” (第九回評)。作者似乎以革命暴力作為威攝清廷的利器,迫其實現立憲政體。
作者借小說宣揚實業救國思想。以為實業對一國有六益,“提倡實業,人皆生利,其益一;破除迷信,俗漸改良,其益二;形容社會,興觀自治,其益三;調停黨派,利乎進化,其益四;鼓勵尚武,強種爭存,其益五;開通民智,合群愛國,其益六?!?《作意問答》)小說中處處可發現這種思想的痕跡,如第一回評“吾愿人人仿造洋貨”,第五回評“饑民生路甚多,墾荒開礦,都是謀生之路,但現在中國人于此等事還未大注意”,又有金氏創辦工藝學堂之夢。從作者思想傾向看,可見立憲派在建立中國民主政治問題上與革命派是殊途同歸,而且由于其注重實業發展,思想啟蒙,彌補了革命派著眼武力推翻清廷的偏頗。
從清廷頒諭到小說問世僅一月余,可見作者對社會問題有強烈的現實感,試圖利用小說達到移風易俗的啟蒙目的。不足的是,這種現實感也造成小說藝術上的粗糙,在寫作上帶有很大的隨意性。最大缺點是亨利、白空精等人物實為作者的牽線木偶,亨利的故事只是說明貪官污吏反不及盜有道,白空精是“虛無黨是革命的一大臂助”的圖解。當然,作者完全可能出于啟蒙目的,不惜降低藝術質量以照顧一般讀者的水準。
《立憲鏡》的評語是全書不可分割的部分,它與正文互為表里。容納敘述體制中不便插入的思想議論,說明作者的真正用意。即使它與正文并不出自一手,但在思想傾向上則是完全一致的。
作品采用“流浪漢”體結構,即以主角所歷所聞為視角,敘述大量變換著的場景,較為廣闊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倘有描寫的精良和刻劃的深入,可為中國小說呈一佳構。只是啟蒙的重負和晚清小說的通病,使它成為現在的面貌,多少有些遺憾。
上一篇:《窮丐》簡介|鑒賞
下一篇:《章臺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