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小景圖
現代·吳湖帆作
紙本青綠設色
縱四三.二厘米
橫六五.五厘米
中國山水畫,經唐王維、鄭虔、王洽等的變化,循著這一路數伸延發展,董其昌稱之為“南宗”山水畫。五代、北宋之董源、巨然、李成、米芾,有所發明,元趙孟頫起而遙接,開始流風東漸,秀萃江南,見盛于太湖流域一帶,元四家、明四家多為吳人(江蘇古稱吳地),遂開吳門一派,清代“四王”繼起,惜重古法而疏創造,遂使這一流派的發展遲滯了三百年,20世紀30年代,吳湖帆出,才使吳門派(亦簡稱吳派、吳畫)山水畫燦亮一燈,有了青黃相接、推動前進的舉幟人。
浙東小景圖
湖帆的山水畫,縝麗豐腴,滋嫣秀雅,富有情趣。青綠設色,妍麗而不嫵媚,裝飾味足而無工藝匠氣,韻格有逾王鑒,屹然標樹高格。《浙東小景》作于1958年,上題曰:“浙東多佳山水,往往濃翠幽窈,松瀑聲相應,沁人心骨。”畫卷即據此締造意境。山泉兩股,一高瀉,其勢奔騰,一平出,潺潺急流,如聞水聲,他用露白法形成水瀑,著眼在“虛”。山石主要敷用石綠,略籠石青,分其前后,明其陰陽,間襯以水墨巖石,實其暗處,水泉兩邊各有橫臥石塊亮處抹以赭石水,色彩敷用,滋嫣動人。右畔綠竹漪漪,一叢新篁,細筆清勁,宛如晉唐人小楷,用深汁綠潤過、絲過,密中透氣,全仗運筆中得來;左邊松楸濃覆,山草叢生,有雜樹細枝數干臨水疏出,繪以雙鉤簡葉,填入朱砂,萬綠叢中數點紅,起到了挈領全圖姿致的作用。山石后雜樹密茂,用大混點暈出,云繚煙樹,迤邐遠去,顯得幽窈深邃,圖幅不大,取景亦僅一隅,卻給人有寬廣深遠的美感,作者用白粉點苔,可能取法于西方水彩畫,也別開生面,增添清趣。全圖色彩繽紛卻和諧統一,不愧大家。
湖帆的山水畫,一不枯淡,二不荒涼,三不怪誕,四不冷澀。鄭逸梅評他:“疊嶂崇巒,不覺其滯重;遙岑荒沚,不覺其寥簡。”講得切中要理。
上一篇:《風嬌雨秀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雙松疊翠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