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史匯編》簡介|鑒賞
明代文言筆記小說集。明王圻撰。全書分“天文”、“時令”、“地理”、“人物”、“倫敘”、“伎術”、“方外”、“職宦”、“仕進”等二十八門,計一百七十五卷。臺灣編輯出版的《筆記小說大觀》有此書的影印本。
《四庫全書總目》曰: “是書搜采說部,分類編次。為綱者二十八,為目者三百二十。所載引用書目凡八百八種,而輾轉裨販,虛列其名者居多。”王圻本人在《稗史匯編引》中還說了“是集也,分門析類令人易于檢閱,而記事之次一以世代先后為序。”此書的基本情況亦即如此。
王圻編輯此書的旨意,在他自己作的《稗史匯編引》中也說得很清楚。他以為“正史具美丑、存勸戒,備矣,間有格于諱忌,隘于聽睹,而正史不能盡者,則山林藪澤之士復搜綴遺文,別成一家言,而目之曰‘小說’,又所以羽翼正史也者。”因此他在看了“元儒仇遠博采群書”著的《稗史》和陶九成又從而增益之作的《說郛》后,以為“二先生用心良亦苦矣,然覽者猶病其繁蕪穢雜”。 “遂即明農之暇重加讎校,凡繁蕪之厭人耳目,詭異之蕩人心志者悉皆芟去勿錄,若我朝諸君子所著小史諸書有足闡發經傳總領風教者,雖片言只語,兼收并蓄”。這也是作者編此書的目的。
此書在所列二十八門下,又分若干細目,如“天文門”下又分“日”、 “月”、 “雷”、 “電”、“風”、 “雨”、 “造化”、“五行”、 “冰”、 “雪”、“霜”、 “雹”等目, “時令門”又分“春”、“夏”、“秋”、“冬”等目。書中所錄有的標明出處,有的則不標明。
在“天文門”中,他記了許多關于日月星辰、風師雨伯的故事,有一定的文學性。在“地理門”中,也記了好多關于山川河流的故事,其中有些地名,池名的由來都與歷代將相君臣有關,有些也甚是怪異,也同樣具有文學性。如《華清池》寫“玄宗于華清宮新廣一池,制度宏麗,安祿山于范陽以白玉石為魚龍鳳雁,仍為石梁及石蓮花以獻,雕鐫巧妙,殆非人工。上大悅,命寘于池中仍以石梁橫亙其上,而下蓮花出于水際上,因幸華清宮,至其所解衣將入,而魚龍鳳雁皆若奮鱗舉翼狀,欲飛動,上甚恐,遂命撤去。”又如《王伯陽墓》亦是如此,所記“王伯陽冢在京口,宅東有一冢,傳云是魯肅墓。伯陽婦,郗鑒兄女也,喪亡,平墳以葬。后數日,伯陽晝坐廳上,見一貴人乘肩輿將從數百人、各執鐵器徑來坐謂曰:‘身是魯子敬,安冢在此二百許年,君何敢毀吾冢?’因目左右牽下床, 以刀環筑之數百而去,絕而復蘇,筑處皆發疽潰,數日而死。 “地理門”內還有一些記各個國家的風俗,也甚怪,如寫爪哇國婦女殉葬,縱火燒柴自焚。人死后給狗吃,吃盡為好,吃不盡為之悲歌等等。由于此書廣采說部,因之所記各類小說都有,有志怪,有瑣事,也有傳奇。只是有的篇名已改,有的為節錄,如其中“人物門”中所輯錄的《扶余國王》即為唐傳奇中的《虬髯公傳》,其他亦不一一類舉。
上一篇:《秦淮健兒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窮丐》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