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研究· 兩漢:《詩經》經學的興起與興盛·《詩經》經學的興起
《詩經》經學是漢代政治的產物。由于儒家主張仁政學說,反對嚴刑峻法; 主張法先王,常是古非今,不滿現狀,故秦始皇采納丞相李斯的建議,于始皇34年焚書坑儒。劉邦奪取天下時,崇信武力的實用,討厭儒生的空談,即位之后仍舊干戈未息,無暇顧及文化學術方面的事情。后叔孫通幫助他制定了禮儀,使他感受到做皇帝的尊嚴和儒學對鞏固其統治地位的作用,開始重視儒學,提高儒學地位,但為時不長即去世。漢惠帝時廢 “挾書之律”,民間開始有儒家經典傳授。但惠帝奉行無為而治的黃老之術,當時掌權的多是武臣,也不重視儒術。文、景帝之世,割據諸侯王勢力增大,再用黃老之術已統治不了天下,于是要求加強政治思想的統一,儒學逐漸受到重視。文、景之時漸開獻書之路,并有意識搜求儒學經典著作。文帝時便首先把“魯詩” “韓詩”立于學官。景帝又立“齊詩”為博士。但由于“孝文本好刑名之言,乃至孝景不任儒,竇太后又好黃老之術,故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者。” ( 《史記·儒林傳》)漢武帝時,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政治上出現了景帝平息七國之亂以后的統一局面。武帝已認識到儒、道兩派沖突對政治統一極為不利,為進一步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武帝親自策問賢良。漢代儒學大師董仲舒奏曰:“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僻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自明,民知所從矣?!?《漢書·董仲舒傳》) 于是武帝用董仲舒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于建元五年興太學,設五經博士,各以家法傳授。從此儒術成了占統治地位的官方正統思想,孔子成了中國思想的中心。經學正式立為政府的學官。博士官享受極高的物質待遇,必通經方可為公卿宰相,故經學又成為謀求高官厚祿的重要途徑,“故鄒、魯諺曰: ‘遺子黃金滿籯,不如教子一經?!弊源颂煜挛幕⒍純A向儒術,使《詩經》經學隨兩漢經學一起迅速繁榮發展,成為經學史上的“極盛時代”。
上一篇:詩經研究·現當代:《詩經》研究的新紀元·《詩經》研究的重新分類
下一篇:詩經研究·現當代:《詩經》研究的新紀元·《詩經》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