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舶》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短篇小說集,全稱《新鐫繡像珍珠舶》六卷十八回。題“鴛湖煙水散人著”,“東里幻庵居士批”,首有序,序署“鴛湖煙水散人自題于虎丘精舍”。作者徐震,字秋濤,號煙水散人,清順康間嘉興人,作有小說多種,評者幻庵居士姓氏不詳。刊本未見,僅存日本抄本。
書取名《珍珠舶》,因小說“搜羅閭巷異聞,一切可驚可愕可欣可怖之事,罔不曲描細敘,點綴成帙,俾觀者娛目,聞者快心,則與遠客販寶何異。”每卷三回,卷演一故事。背景多系明末清初, 自序稱“皆出于耳目見聞,鑿鑿可據”, “有針世砭俗之意”, “實堪警世”。卷一寫交友之難,敘松江府華亭縣訟棍蔣云,覬覦商人趙相妻馮氏貌美, 詭與趙結為兄弟,趙外出經商,家中托他照料,他先后誘奸趙母王氏、趙妻馮氏。趙歸來,怒毆馮氏,并與其母反目。蔣騙賣馮氏為娼,又唆使王氏與馮父狀告趙相。趙被監數年,后得友相助,尋回馮氏,案情始白。卷二敘江都縣書生金宣,文譽甚著,而困窘落魄,在蘇鄉宦家做記室,慕蘇女之才,求婚不允,反遭斥逐,赴省鄉試時得蘇女贈盤費,中舉后蘇允其婚事。翌年中進士,授福建侯官知縣,后改調山陰,居官清正,特重提拔人才,因不愿“刮民脂膏以奉上官”而歸隱,兩袖清風,于西湖授徒糊口。七十歲時遇已為翰林學士的門生,贈以房園銀兩,并送一女為妾,得生一子。作品寫出一個正直而有才學的讀書人之坎坷人生,歷盡挫折, 僥幸一第,又因不甘同流合污而辭官,窮老鄉里。其最后得門生之助,作者意在給人以安慰,并說明“際遇各自有時”。卷四、五均寫婚姻愛情。前者敘蘇州才子謝賓又與其父同年杜公亮女仙佩相愛,杜為朝廷起用,舉家北上,謝中舉后春闈敗北,婚事被阻,憤而南歸。及京城陷落,復北上救女,聞其被殺,于厝棺庵中守了兩年。歸途見女題詩,并得紫燕傳書,知死者為他人,現陷身吳淞參將府中,遂前往尋歸。后者敘太平府繁昌縣書生東方白,客于年伯陳留賈范家,牡丹花神化作賈女瓊芳,相與留連,并贈一玉燕釵。值闖王兵攻陷河南,賈范被俘,東方陪夫人小姐逃回己家,倩人議婚,夫人提出須以玉燕釵為聘,遂以所得獻之。后又回河南救回賈范,始與其女成婚。此二卷故事未脫才子佳人小說格局,全無新意,兩卷內情節亦有雷同處。五卷詆毀起義軍,四卷涉及清兵入關,則有所避忌,并美化其將領。卷三敘秀州農戶楊敬山家小廝黃阿喜,溺水死后,魂仍返其家,幫助料理門戶,后被封為當坊土地,并與舊日相好鄰人之婢海棠成婚,作品借以宣揚鬼神之變幻,理實有之。卷六敘淫僧證空先在松江府與尼姑私通,事發后逃至吳興,又誘奸商人趙誠甫妻陸氏,與之逃往杭州,六年后被發現,官府將其刺配。寫淫僧誘拐婦女,在明清小說以致宋元話本中頗習見,并非輾轉抄襲,實因此是較普遍的社會現象。作者說:
天下最討便宜的,莫如和尚。……不耕而食,不織而衣,偏自穿得暖,吃得飽,捫腹逍遙,無憂無慮。……凡做和尚的,受了施主的齋糧,享了自在的清福,務要參師訪道,苦行焚修,一則報答禪越,一則自成正果。豈料偏有那一等劣惡不肖之徒,壞亂清規,不遵戒律, 日常酗酒啖肉,見了一個婦女,就如蒼蠅見了血的一般,千思萬想,必要弄他到手。
作品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證空的卑污靈魂、鬼蜮伎倆, 目的在于“為佞僧的下一針砭。”雖然作者并未否定封建迷信,但著力揭露這一類社會蠹蟲的丑惡嘴臉,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
各卷水平不齊,以一、二、六卷價值較大。總的看,在煙水散人的諸多作品中,此書尚屬較好的一部。可取之處在于,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明末清初社會的動亂與黑暗,揭露了官場的窳敗,鞭撻了淫蕩害人的奸惡之徒,肯定了青年男女對自主婚姻的爭取。藝術上也有一定成就,情節較為曲折,注重人物形象塑造,如趙相的誠樸,金宣的正直,蔣云的奸詭,證空的淫邪,謝賓又的癡情等,均給人印象較深,語言亦簡潔流暢。煙水散人的一些作品常有淫穢描寫,此書所寫,尚屬潔凈。
上一篇:《王桂庵*》簡介|鑒賞
下一篇:《珍珠船》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