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春落難逢夫》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見《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
王景隆在妓院遇到玉堂春,兩下愛慕,一年后,三萬兩銀子全部耗盡,虧得玉堂春暗中資助,才勉強度日。鴇兒用倒宅計將其逐出。玉堂春得知他在孤老院存身,以還愿為名,瞞著鴇母到城隍廟探看。兩下定計,在妓院歡會。離別時,玉堂春勸王景隆奮發(fā)讀書,銳意功名。將鏡子拆開,各執(zhí)一半,日后為記。鴇兒和玉堂春公開爭吵,經眾人勸解,以寫休書了結。王景隆得中金榜,選了高官,到處尋訪玉堂春。誰知,她已被山西商人沈洪和鴇兒設計拐騙至家。沈妻皮氏悍妒成性,又與趙昂私通,設計毒死沈洪后,誣告玉堂春。知縣受趙昂賄賂,將玉堂春屈打成招。時王景隆任山西巡撫,從案卷中發(fā)現冤情,經過調查,設計讓罪犯交代真相,終于水落石出,與玉堂春重結姻緣。
這篇小說塑造的妓女玉堂春的藝術形象,值得注意。她不甘淪落風塵,執(zhí)意追求幸福的生活,在遇到王景隆后,和鴇母展開了復雜而巧妙的斗爭,表現出朦朧的個性解放思想。
小說開始出場的玉堂春,是個道地的妓女。她本借口身體不好不愿接客,但聽鴇母說,王景隆“好個標致人物,年紀不上十六、七歲,囊中廣有金銀”,就“即時打扮,來見公子”。可見兩人的結合,早先毫無愛情基礎而言。但他對王景隆兩手空空、流落受苦的遭遇,十分同情,對鴇母的翻臉不認人,非常反感。小說以極其細膩的抒情筆觸,寫出了玉堂春性格發(fā)展的這個變化,揭示其內心世界的純正、可愛。尤其是王景隆被逐出后,她更深刻地認清了鴇母的真面目,從而其反抗的性格特征也得到了新的升華。 “紅粉亦英雄”,作者獻給玉堂春的這句評語,是相當貼切的。
小說情節(jié)曲折有致,一波三折,富有變化。前半篇敘王景隆與玉堂春相識、相知及和鴇兒的斗爭,采用單線發(fā)展的結構,情節(jié)推進單純,明快,步步生波瀾。后半篇根據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又用復線結構將玉堂春遭劫遇難和王景隆得官尋覓這兩條線交叉敘寫,使故事緊湊,扣人心弦。在錯綜復雜的變化中,顯現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小說的后半篇,男女主人公都熱衷于封建科舉制度的說教。從思想內容上說,顯然不如前半篇,相對于同一題材的《賣油郎獨占花魁》也遜色不少。
上一篇:《猶及篇》簡介|鑒賞
下一篇:《玉蟾緣》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