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名園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洛陽名園記》1卷,北宋李格非撰。李格非,字文叔,濟南章丘人,著名詞人李清照之父。他是神宗熙寧間進士,元祐中,為太學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蘇軾,徽宗時被列入元祐黨籍而罷官。工詞章,文章精練有筆力,但其著作保存至今者只有這部《洛陽名園記》,書中記文彥博東園云:“今潞公官太師,年九十,尚時杖屨游之”。查文彥博哲宗紹圣三年(1096)90歲,次年即卒,可知此書當即作于紹圣三年。
此書專記北宋時的洛陽園囿,自富弼園林以下共19所,作者撰寫此書,并非為了夸示臺榭池館之美,而是別有寓意的,他在書后的自跋中說:“洛陽之盛衰者,天下治亂之候也;園囿之興廢者,洛陽盛衰之候也”。這句話道出了作者的著述主旨,他是要從園囿的興廢來看洛陽的盛衰,并進而以洛陽的盛衰來看天下的治亂,他感慨于洛陽園囿的幾興幾廢,謂唐貞觀開元間洛陽園囿如林,號稱上千所,及經唐末五代兵亂,全部化為丘墟。豈知就在李格非寫下此書30年后,洛陽園囿在女真的兵馬踐踏下又一次化為灰燼,身為洛陽人的邵博為此感慨不已,因此特在他的《邵氏聞見后錄》中全文錄載了《洛陽園記》,并十分悲慘地說:“洛陽名公卿園林,為天下第一。裔夷以勢役祝融、回祿,盡取以去矣,予得李格非文叔《洛陽名園記》,讀之至流涕”。李格非的文筆也頗可觀,如他記司馬光的獨樂園云:“園卑小,不可與他園班。其曰讀書堂,數椽屋;澆花亭者,益小;弄水種竹軒者,尤小;見山臺者,高不過尋丈;其曰釣魚庵、采藥圃者,又特結竹梢蔓草為之”。這么個小小的園子在洛陽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所以為人欽慕者,不在于園字”。從這些文字中我們可以一窺作者的筆力。
本書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出版斷句排印本,系與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合印為1冊。
上一篇:《法哲學原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浮云》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