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妬緣》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中篇世情小說,坊刻本易名為《鴛鴦會》,八回。目錄頁題“靜恬主人戲題”,首有靜恬主人序。靜恬主人真實姓名與生平不詳, 僅知其尚寫有《金石緣》。該書總評后題“乾隆十四年歲次己巳省齋主人重錄”,孫楷第先生據以推斷本書亦出乾隆間,本書序署庚戌而無年號,查庚戌為乾隆五十五年(1790),與乾隆十四年(1749)間隔太遠,難于置信,上一個庚戌年為雍正八年(1730),可能性更大。今存延南堂、本衙、畹蘭居、日省軒藏板等諸本。
書敘浙江紹興府故兵部尚書之女秦淑貞,生性酷妬,嫁禮部尚書子朱綸,新婚甫滿月,便大發雌威,怕美婢引誘壞丈夫,逼著將稍有姿色的丫環盡行賣去,拘管丈夫不準出門,甚至連鄉試也不想讓參加,僅因事關功名前途,經人勸導,權準前往,還派老仆跟隨監督。朱中舉后,欲赴京會試,她怕朱離家日久有外遇,堅決不允,適逢圣旨嚴督舉人復試,她嚴申戒律后勉強放行。朱行至山東遇盜,得許雄相救,為感恩與其女巧珠成婚,并以玉鴛鴦為聘。婚后三日,許雄夫婦護送朱北上,巧珠被盜劫上山,恰淑貞為防范朱而尾隨去京,亦被劫上山,巧珠幫她逃出,同至己家,當其生病時,多方照料,并為之割股祈禱。淑貞愈后,由玉鴛鴦詢知前情,但感其深恩,妬意全消,與巧姑結為姐妹,拜其父母為義父母,并將其全家接回紹興,又于途中置買一戲班。朱中狀元,選入東宮侍讀太子,淑貞與諸人同去京師,假作醋意大發,逼其招認, 并揚言巧珠已死,為之另娶一極丑之妾,將迫其俯就。入夜,朱不肯入房,她則與巧珠等在內飲酒看戲作樂,朱認出后,長跪請罪,經一番取笑才得入內。她還與巧姑推讓鳳冠霞帔,商定懸待有兩副時同受。太子知之,奏于皇帝,封秦氏為賢德夫人, 許氏為義勇夫人,并受誥命。 朱綸后拜為首相,許武亦得太子之薦,剿撫盜賊有功,授浙江提督職。
寫妬婦亦是中國古典小說習見題材,本書主旨在勸婦女不妬。其開篇稱:“婦女癡愚,執迷而不悟,十分之中,賢德者不上一二分,反有八九分嫉妬成性,惜無療妬奇方,為天下男子伸須眉之氣也。吾嘗見世間婦人,有始賢而變為妬者矣,從未有始之妬而忽翻為賢者,有之, 自越秦氏淑貞始。然亦從死生患難中受恩深處,方才悔悟回心。且聽在下慢慢敷陳出來,以為妬婦之鑒。”妻妾嫡庶間爭寵吃醋,是一夫多妻制下較普遍的家庭矛盾,確屬難醫的痼疾,其實是為鞏固或爭取自己在丈夫心目中及家庭里的地位。秦淑貞認為婢妾引誘夫主,壞人心術,離人骨肉,其所生子女,不只分去財產,亦必心向生母,不孝敬嫡母, 即基于此,故對丈夫嚴加拘束防范。作者認為,這樣只能拘其身,不能拘其心,失夫妻間情趣,且有絕嗣之虞。相反的態度是淑貞之嫂尤氏,她為丈夫秦仲廣置俊婢美妾,以固其心。作品所開的療妬奇方,便是先以尤氏開導;繼以巧珠感化,巧珠全無奪嫡專寵之意,對之十分尊崇,還一再救其性命,再加上神鬼的造化,才使其翻然悔悟;最后大肆渲染妻妾和美之樂。這一療妬奇方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并以維護男子中心和一夫多妻制為前提,難有多少效用。小說文筆尚簡潔,人物形象亦較生動,特別是秦氏進京后戲謔丈夫一段,對朱綸懾于妻威,畏畏懦懦, 口是心非的描寫,較為傳神。缺點是以勸誡為旨歸,議論嫌多。
上一篇:《畫圖緣小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石點頭》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