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元傳記三十種綜合引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此亦哈佛燕京學(xué)社引得編纂處所編,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32開縮印本。
遼金元與宋更迭為鄰,四朝史籍,頗有可以互相發(fā)明者,編纂處因踵為斯編,用資研究之助。采用典籍與編制體例。皆詳于《三十種遼金元傳記表》及《敘例》中。其《敘例》要點(diǎn)如下:(一)本引得所錄遼金元傳記30種,各以數(shù)碼代表之,其總目見后附《三十種遼金元傳記表》。(二)每條用5號鉛字排者為“目”,“目”后間附6號鉛字者為注。(三)各條之“目”有正附之分,“正目”多屬本名,故綴其所在書之?dāng)?shù)碼及卷頁數(shù)。如:馬哥波羅,馬可保羅,謨克博羅22/154/196即馬可波羅別譯為馬可保羅或謨克博羅,其事跡詳于《新元史》(數(shù)碼22)卷154,頁192下頁(b)。若“附目”則為字號等,下皆注其本名,用者因之復(fù)檢本名一條,即可知其詳于何書何卷何頁,故不再綴書之?dāng)?shù)碼及卷頁數(shù)。(四)本引得“正目”有下列各例:a知姓名者以姓名為主,列其別姓,別名,字號,別號,謚號,綽號,小名、小字于下。b知姓不知名,或并姓名皆不知者,以普通稱呼或字號為主。c元之蒙古、色目種人,僅呼名而不冠姓者,則以名為主,下附其異譯,字號、謚號。d遼金宗室皆冠國姓,元之宗室則依普通蒙古人例,僅列其名,下皆附以字、號、或異譯等。如:耶律隆慶,菩薩奴,孝文皇太弟……(遼)完顏?zhàn)阱觯Pg(shù),乾出,乾啜,忠烈……(金)失烈門(太宗孫);失列門,昔烈門……(元)e遼金后妃,皆以姓為主,列其本名尊謚于下,并括其所屬皇帝廟號或謚號;元代后妃,則依當(dāng)時習(xí)俗,皆直稱其名,下列異譯及尊謚,亦括其所屬皇帝廟號或謚號。
上一篇:《賦稅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近世中西史日對照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