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潭集》簡介|鑒賞
明代文言軼事小說集。明李贄撰。全書分為“夫婦”、 “父子”、 “兄弟”、 “君臣”、“朋友”五大類。每類之中又各有子目,皆雜采古人事跡,加以評語。共三十卷。系李贄于明萬歷十六年戊子(公元一五八八年)編纂成的。現有明萬歷刻三十卷本,明萬歷京陵刻本,明閔邃刻朱墨套印本,一九七四年中華書局排印本。
此書系李贄定居龍潭以后所編,故李贄在自序中說: “初潭者何?言初落發龍潭即纂此,故曰《初潭》也。”此書是李贄將《世說新語》(南朝劉義慶著)和《焦氏類林》(明焦竑著)兩書的材料,重新分類編輯,通過批點、評論來闡發自己思想的作品。李贄編纂此書的明顯旨意即是表彰良善,批判黑暗,抨擊道學,諷刺奢淫。書中對于歷史上那些不受封建禮教束縛的人大力褒揚,而對那些虛偽的道學家則給予徹底的揭露和批判。這在當時影響非常之大,激起了當時和后世統治者的憤怒和恐慌。 《四庫全書總目》說《初潭集》 “大抵主儒釋合一之說,狂誕謬戾,雖粗識字義者皆知其妄,而明季乃盛行其書,當時人心風俗之敗壞,亦大概可睹矣”。由此可見,李贄編的這部書,與整個晚明時期的思想解放相吻合,受到了廣大中下層人民的歡迎,引起了封建衛道士的仇視。
在此書中,李贄激烈地抨擊了“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的封建倫理道德,熱情地肯定了婦女再嫁。如在“夫婦”類的“喪偶”條里,記了“庾亮兒遭蘇峻難,遇害。諸葛道明女為庾兒婦,既寡,將改適,與亮書及之。亮答曰: ‘賢女尚少,故其宜也。感念亡兒,苦在初歿 。’”之后,李贄在后面批了個“好”字并用了兩個感嘆號,表現了肯定和贊揚。而李贄隨后又記了“王戎子綏,欲取裴遁女。綏既早亡,戎過傷慟不許人求之,遂至老無敢取者。”這則故事之后,李贄大罵“王戎不成人,王戎大不成人”,對這種摧殘人性的封建禮教,表示了極度的憎惡和痛恨。在“夫婦”類里還記載了許多婦女有才有識的事例,以極大的熱情贊揚婦女的“才智過人”。如“才智”這條中,記了“李景讓為浙西觀察,因杖殺一左都押衙,軍中憤怒,欲為變。景讓方視事,其母出坐廳事,立景讓于庭,責之曰: ‘天子付汝以方面,豈得妄殺!萬一至一方不寧,豈惟上負天子,且下愧先人矣。’命左右褫其衣坐之,欲撻其背。……軍中遂定。”突出了李景讓母親的才智聰明,在軍隊欲發生兵變的危急關頭,能及時責兒,平息事變。而對于虛偽的道學和道學家,李贄則給予無情的揭露和批判,罵他們雖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是卑鄙齷齪的兩面派、偽君子,概括了他們的本性是好名利、迂腐、追逐富貴,沒有任何真才實學,巧于囑托,喜歡稱引古語來掩蓋自己內心的空虛和行為的卑鄙,如“師友”類的“道學”條里,李贄在記載了暴露道學家丑惡嘴臉的故事后,就批道“無才無學,無為無識,而欲攻大富貴者,斷斷乎不可以不講道學矣”。除此之外,在其他的篇幅里還記載了大量的士大夫的言行,并對之作了褒貶分明的批:點。
由于此書記載了歷代大量的士林軼事和言談,因此對于研究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和中國文學有重要的價值。而李贄的批點則在思想上對后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為以后大量出現的反對封建禮教的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開了先導。因此,李贄雖未親自作過這類小說,然對這類小說的興起則有著不可忽視的思想影響。
上一篇:《冥通記》簡介|鑒賞
下一篇:《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志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