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述—巴比倫詩歌
巴比倫文化的繁榮時期是在公元前2000年,亞述文化的繁榮時期是在公元前1500—公元前600年期間。新巴比倫時期(公元前625—公元前538)并未出現任何有影響的詩歌作品。巴比倫和亞述的詩歌都是用楔形文字創(chuàng)作并刻在土碑上。盡管這兩個時代的口頭語言,就像倫敦方言和紐約方言那樣,截然不同,但它們詩歌的文字卻幾乎沒有差別,所用的語言都屬于東閃米特語。
閃米特詩歌的音律,與古代幼發(fā)拉底河下游地區(qū)的蘇美爾詩歌音律相同。閃米特詩歌的一句分為兩半,一半寫為一行,每行都有四個重音。蘇美爾詩歌與古代近東國家的詩歌一般也是采用這種形式。以后的亞述—巴比倫詩歌中還出現了一種離合體詩。
亞述—巴比倫人祭神時所吟唱的贊美詩和祈禱詩都是稍經修改的蘇美爾原作。這些贊美詩和祈禱詩的體式都是程式化了的,因此對其稍加更改,便可用于祭祀別的神靈。現存的贊美詩有歌頌坦姆茲、以及主神、月亮神、太陽神等諸神的作品。
一些神話史詩也用于禮拜祭祀。其中著名的史詩有《創(chuàng)世史詩》。巴比倫人通常在新年的第四天(相當于公歷的3月24日)吟唱這首史詩,作為獻給主神的頌歌。這首詩開始部分敘述了眾神的家譜,接著描寫了魔鬼與眾神之間的戰(zhàn)斗,最后主神戰(zhàn)勝了群魔之首并截其身體的兩個部分,造出了天和地,主神自己也因此得到了眾神的擁戴。神話詩《伊什塔爾下降冥府》描寫了女神伊什塔爾試圖將她的情人植物之神坦姆茲從地獄里救出,使他返回人間。這首詩顯然是古代人在紀念坦姆茲節(jié)時詠唱的。《詠吉爾伽美什史詩》是巴比倫文學中最杰出的作品。這首詩描寫了烏魯克的統(tǒng)治者吉爾伽美什,在歷盡人生的苦痛之后,決定入海尋取長生草,但在歸途中又失去了長生草,回歸烏魯克后,終于明白人無長生之道。這也是這首詩的主題思想。
亞述—巴比倫詩歌中有關人生的諺語和誡示詩,在蘇美爾詩歌中也有。但是亞述—巴比倫詩歌中的勞作歌、情詩以及表現悲觀、懷疑思想的詩,則是現存蘇美爾詩歌中所未見的。
上一篇:五行打油詩
下一篇:伊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