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征遼事略》簡介|鑒賞
長篇講史話本。一卷,不署撰人;大約是元代作品。文淵閣書目曾著錄,后佚,今僅見于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所藏《永樂大典》原抄本中。后由趙萬里輯出,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學出版社標點排印成單行本。
書敘唐太宗貞觀十八年,有伯濟國使臣來朝進貢, 途經遼國,為大將葛蘇文截留,搶去貢物,刺字其面,譏諷唐朝。太宗大怒,決定親征。然得一夢,被葛蘇文追擊,賴白袍小將救駕轉安。及醒,出榜招義軍,冀得其人。薛仁貴善武藝而家素貧,從妻柳氏言,往投絳州兵馬總管張士貴部下,屢建奇功,然均被張冒為己有。及抵安地嶺,仁貴為前鋒,忽迷路,入深山,見一宮殿,為遼國公主所居。因其兄遼主為葛蘇文所殺,而立其幼侄為主,篡奪國政,公主逃此避難。仁貴進見,公主告以國事,并云干犯上國,乃葛蘇文之陰謀,愿指點征遼路途,助唐進兵,冀報兄仇。仁貴從其言,得直抵安地城。大軍進至思鄉城,太宗入城被困,后由仁貴領先解圍。太宗見仁貴,即夢中所見白袍小將,大悅。及獲悉張士貴冒功、飾詞諸情,大怒,欲治其罪。仁貴請免乃罷。太宗遂授仁貴三路行軍先鋒使職。葛蘇文前來討戰,眾將莫敵,仁貴使箭敗之,緊追不放。張士貴與副總管劉君昴發暗箭,欲死仁貴,中左臂。仁貴帶箭見太宗,太宗怒,判劉死罪,將張流放至海島。仁貴擢升南郡王,兼領三路都統軍職。時天山射雕王頡利可罕領元龍、元虎、元鳳三將并三萬兵前來助遼。仁貴連發三箭,射死頡利、元虎、 元鳳, 戟挑元龍, 天山軍遂潰退。葛蘇文整軍再來戰,為仁貴生擒。時遼主已獻城請降。太宗命誅葛蘇文,加封遼主為高麗國王。班師回國。全書故事與兩唐書《薛仁貴傳》大致相同,然作者也吸取民間故事,稍作加工,如敘伯濟國使者被劫、遼國公主深山避難諸事,不見史書。至于三箭死三將事,并非發生在太宗平遼時,而是唐高宗時仁貴領兵擊九姓突厥于天山事。其中不少情節,為宋元話本與戲曲中所習見,如敘尉遲敬德請征高麗不伏老,舉殿下千余斤重之石獅子轉殿行走如飛事,與元人雜劇《敬德不伏老》大致相同。開首七言詩一首,亦見于《武王伐紂平話》。作者隨手拈來,組合成書,加強了故事的完整性、生動性。此書文辭古樸簡率,和至治新刊平話五種相似。然此書故事對后世影響很大。明代說唱詞話《薛仁貴跨海征遼》、傳奇《薛仁貴跨海征東白袍記》、 《定天山》等內容,多與此話本相同。小說《薛仁貴征東》則是薛仁貴故事的集大成者,內容豐富,結構完整,流傳很廣。
上一篇:《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簡介|鑒賞
下一篇:《薛靈蕓*》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