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節樓
【出典】 《新唐書》卷四九下《百官志四下》:“節度使掌總軍旅,顓誅殺。初授,具帑抹兵仗詣兵部辭見,觀察使亦如之。辭日,賜雙旌雙節。行則建節、樹六纛,中官祖送,次一驛輒上聞。入境,州縣筑節樓,迎以鼓角,衙仗居前,旌幢居中。……罷秩則交廳,以節度使印自隨。……鎖節樓、節堂,以節院使主之,祭奠以時。”
【釋義】 唐代節度使藏旌節之樓稱節樓。宋詞中常用以代稱節度使。
【例句】 況節樓辟命,管城草檄;計臺璅試,玉筍聯班。(無名氏《沁園春·壽冰壺劉監丞,以竹為壽》3781)這里用本典敘寫劉氏曾任職于節度使幕府。
上一篇:典故《膠膠擾擾》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芥子須彌》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