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簡介|鑒賞
元代白話短篇小說。見《古今小說》第三十六卷。
關于本篇作者,有研究者據鐘嗣成《錄鬼簿》的記載,定為陸顯之。近有人對此持有異議。宋四公見禁魂張員外欺凌捉爪籬的乞兒,路見不平,設法偷了他家的財物。為逃官府的追捕,他投奔師弟趙正。趙正兩次偷走了宋四公的包,宋四公心生妬忌,寫信叫師弟侯興“可千萬剿除此人”。侯興謀害趙正失敗,反殺死了自己的兒子。趙正又來到東京尋找王秀,故意賣弄手段,先偷走了他的金絲罐,又巧騙了他的衣服。最后,四人合謀,偷了錢王府里的三萬貫錢,一條暗花盤龍羊脂白玉帶,栽贓陷害禁魂張員外,害死捕役王遵、馬翰,擾得東京城內“不得太平”,官府束手無策,隱含著“官逼民反”的思想。他們施展了一系列巧妙的手段,與官府和壞人作對, 和《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有某些相似之處。若把它和基本上是同一題材的《神偷寄興一枝梅,俠盜慣行三昧戲》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九)相比,則明顯地看出兩者在思想上的高低和時代的差別。小說稱他們為“這一班盜賊,公然在東京做歹事,飲美酒,宿名娼,沒人奈何得他,那時節東京擾亂,家家戶戶,不得太平。”反映出作者思想上的局限。
《醉翁談錄·小說開辟》曾提到“趙正激惱京師”即是指本篇小說描敘的故事,可見它是早期的小說話本之一。小說的人物、故事以及一些地理、生活常識等,一般都有史籍記載。描寫趙正等人偷竊的絕技,雖然帶有某種神秘感,但因細節的真實可信,摒除了神怪色彩,富有藝術真實感。
小說采用“桔瓣式”的藝術結構,亦和《水滸傳》有相似之處,它先按照主題表達的需要,分別寫了宋四公、趙正、侯興、王秀四人的偷竊手段,這中間又如連環套似的,一個引出一個,環環相扣,最后“百川歸海”,四人大鬧東京,來了個集體“亮相”,完成了塑造偷兒群像的使命。作者用白描手法刻劃藝術形象,相當成功。例如,開頭對禁魂張員外的“慳吝”的描寫,顯出作者高超的藝術功力,把它和清代《儒林外史》中創造的吝嗇鬼嚴貢生臨死前的描寫相比,也毫不遜色。
另外,小說很注意在人物的相互映襯中凸現人物的性格。例如,開頭寫宋四公的手段高強,讓官府和眾人佩服,但作者的目的顯然不在于此。下面著意寫他輸與趙正的兩次賭賽,這就使作品主人公趙正的形像,十分鮮明。
上一篇:《學界鏡》簡介|鑒賞
下一篇:《宗定伯*》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