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錄》簡介|鑒賞
明代文言志怪小說集。祝允明撰一卷。今存《紀錄匯編》本、《古今名賢匯語》本。
作者是有神(怪)論者,關于本書的寫作目的, 作者首先說,平時遇到了鬼怪,如果讀了本書,那就可“知所以趨避,所以勸懲”,這是從實際中的所謂獲“益”講的:其次,他又說,志怪短篇, “恍語惚說,奇目警耳”,是一般讀者“所喜談而樂聞”的,可供茶余飯后消遣之用。
本書宣揚事皆前定,不可改變。如在憲宗成化年間任禮部主事的楊循吉,未第時,其父夢人告: “郎君當中五十四名”,但是,楊在鄉試、會試、廷試中皆得十八名,是否與夢兆不符?不是的。 “后追思之,以三舉之數合之,即五十四也”。在今日看來,牽強附會,不值一駁, 然而,在當時,這一類前定之說,很容易為人接受。本書還有些因果、投胎的說教,如《謝老牛》寫一牛托夢于人: “我施巷謝挑盤也,因負楊家債, 作牛補還之。”謝之子知牛即生身之父,“遂來贖去, 養之, 終牛之身。”這是人投牛胎的故事。既有投胎之說,那么在世時,應當按照理學要求作個好人,不然,來世會變牛作馬的。
鬼怪是陰沴之氣, 必須防鬼、打鬼,才不至于受其害。作者告誡人們,如果遇著化為美女的鬼怪,應當以理和禮自持,鬼怪就不能為害(《文秀才》),如果是兇惡的鬼怪,則要勇敢斗爭,人最終能勝鬼的(如《王捉鬼》、 《尊經閣》等則)。
本書情節簡單,修飾也少,故事倒也可讀易記,在當時能起到“喜談而樂聞”的作用,能為一般讀者接受。
上一篇:《心堅金石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恨海花》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