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貙》簡介|鑒賞
《郁離子》卷下中的一篇。本篇為寓言“知一而不知二”(即今習慣用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故事,寫的是主人公若石,知道自己的住處鄰近有虎害,便嚴密防備;以后虎死了,以為從此無害,就麻痹了, 放松了戒備,結果反被不及虎的另一狡獸貙咬死。故事的寫作動機,在于提醒治國帶兵者:力戒“知一而不知二”,切記強敵之外尚有強敵在,不然就有亡國殺身之禍。這一寓言本身又含有唯物辯證的因素:啟發人們看問題不要局限在一點上,要學會兼顧。要明白事物的轉化等等,這無疑是有借鑒意義的。
為了強調“知一而不知二”是片面和錯誤的觀點,作者有意渲染了若石等人先前的正確措施,積極防虎(“知一”)。這包括人員的晝夜輪值守衛: 白日“殷鉦”;晚上“燎煇”;半夜人定時“振鐸以望”; 以及物質上的積極準備: “樹墉”,筑防虎石墻;“坎山谷”,挖陷虎深坑; “植棘”,布置傷虎之物。作者詳寫了人們的防虎措施,關于不防貙(“不知二”)的記敘就省略多了,僅十六字: “弛其機,撤其備,垣壞而不修, 藩決而不理。”但這十六字,卻非等閑之筆,它概括了由于若石等的麻痹大意而產生的嚴重問題,物質上的全面放松戒備。與防虎相比較,很明顯是前張后弛,收到了強烈的對比效果。再加上“不知二”以后的慘重結局,若石與其家畜均為貙嚙死,于是,本篇寓言批判“知一而不知二”的主旨,便自然而然地為讀者所接受。
上一篇:《蘇知縣羅衫再合》簡介|鑒賞
下一篇:《補侍兒小名錄》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