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擊缶歌烏烏
典源出處 秦 ·李斯 《諫逐客書》:“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bi),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漢 ·楊惲 《報(bào)孫會(huì)宗書》:“田家作苦,歲時(shí)伏臘,烹羊?yàn)?(pao) 羔,斗酒自勞。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數(shù)人,酒后耳熱,仰天拊擊缶而呼烏烏。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shí)!’”
釋義用法 秦地人娛樂時(shí),一邊敲打瓦罐,一邊發(fā)出“嗚嗚”的呼喊聲。漢代楊惲是秦地華陰人,他被貶為庶人后和家人一起作樂,酒酣耳熱時(shí),即敲瓦罐并大呼“嗚嗚”。后以此典表示狂放不羈或長歌解愁,發(fā)泄抑郁憤懣。
用典形式
【擊缶歌】 宋 ·范成大:“端如擁褐茅檐下,只欠烏烏擊缶歌。”
【耳熱歌】 清 ·錢謙益:“揮毫爛熳頭風(fēng)檄,擊缶蒼茫耳熱歌。”
【唱嗚嗚】 清 ·丘逢甲:“牢落高陽舊酒徒,缶聲凄絕唱烏烏。”
【歌嗚嗚】 宋 ·陸游:“放懷歌烏烏,寧暇書咄咄。”
【烏烏歌罷】 宋·陸游:“烏烏歌罷人誰問,咄咄書成自不知。”
【擊缶嗚嗚】 金 ·元好問:“書空咄咄知誰解,擊缶嗚嗚卻自驚。”
【耳熱酒酣】 宋 ·陸游:“手柔弓燥獵徒喜,耳熱酒酣詩興生。”
【仰天擊缶】 清 ·黃遵憲:“仰天擊缶唱烏烏,拍遍闌干碎唾壺。”
【唱莫烏烏】 清 ·黃景仁:“明朝事,且歸須緩緩,唱莫烏烏。”
【歌余耳熱】 清 ·黃景仁:“歌余耳熱一燈盡,窗外雪折瑯玕梢。”
【擊缶歌烏烏】 宋 ·陸游:“舉袖舞翩仙,擊缶歌烏烏。“清 ·孫枝蔚:“書空恥咄咄,擊缶歌嗚嗚。”
【耳熱仰視天】 宋 ·陸游:“耳熱仰視天,何異傾金尊。”
上一篇:詩詞典故《擊碎珊瑚》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勾漏丹砂》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