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夏志傳》簡介|鑒賞
明代通俗中篇歷史小說。全稱為《按鑒演義帝王御世有夏志傅》,四卷十九則,題“景陵鐘惺伯敬父編輯,古吳馮夢龍猶龍父鑒定”,行款形式全與余季岳所刊《盤古志傳》相同,書首亦有鐘惺序。書中“竟陵”亦作“景陵”,可證本書與《盤古志傳》同為余氏托名刊刻。后于清嘉慶年間有稽古堂刊本《夏商合傳》,其中《有夏志傳》部分即為本書,但已改四卷為六卷。故事起自大禹治水,除服眾怪。此部分文字最多,情節(jié)奇特,大都本于傳說。禹死后,傳位于啟,家天下始。之后,以簡單的筆墨歷述十七世四百五十八載,中間稍穿插如嫦娥奔月之類的故事,最后傳至桀,溺于酒色,無道虐民,終至亡國。此書文字粗劣不暢,今錄其最后一段,以見一斑: “履癸(桀)被縛酒醒,盡力號叫。商侯不忍見,不得已命造堅車檻之,斷其縛……遂命六侯監(jiān)履癸放之于南巢,時甲午歲,桀之五十一年也。……履癸至此,傷心忿恨,卒不念已所作之過,乃拊膺嘆曰:‘吾悔不殺子履于夏臺,致有今日也。’(呂東萊曰:‘桀有萬惡,僅有不殺湯之一善耳。乃猶悔之,是恥一善之尚存,欲萬惡之皆備也。悲夫!’)履癸既放,后抑郁憤悶,憂苦痛恨,三年而薨。”
上一篇:《有商志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雜記》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