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女詞人李清照在這首小令里,展開了一幅綺麗的夢境圖畫:她遨游太空,和天帝對話;駕風駛舟,向理想的仙境馳騁。筆觸是那么粗豪,想象是那么奇譎,一反清麗、深婉的詞風,是作者詞作中難得的珍品。
上闋寫詞人夢中所見所聞。“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開篇落筆天霄,自上而下地寫來。且看,海天一碧,靜謐浩瀚。其下是云濤滾滾,波涌浪翻,渾渾茫茫,曉霧彌漫。偌大的自然界,被作者濃縮得清楚可見。在表現上既有橫的鋪展,又有縱的層次。但怒云濁霧,似埋有騰騰殺機,因而,詞人又匆匆飛夢天河。這兒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在浩渺的銀河中,繁星璀璨,閃爍流轉,竟如千帆競舞。“舞”字用得貼切,托出銀河的水波。盡管這兒熱鬧非凡,但詞人并沒忘記自己的抱負,她揚帆疾馳,繼續尋求著理想的處所。“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仿佛”,是不肯定的口吻,描繪出“夢境”的恍惚。“歸”有回家之意,然而這個家不是人間,卻是天上的帝所。唯其是天上的帝所,才能聞到天語。天帝的問話充滿了關注和熱情。特別是“問”前冠以“殷勤”,更活脫脫刻畫出天帝藹然可親的形象。天上的天帝如此,地上的人君呢?作者沒有說出,但對人間的君與臣、民與官的森嚴界限的不滿,流瀉紙外。上闋以問話作結,給讀者留下深深的懸念,并逼下闋作答。
下闋詞人寫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承上闋天帝之問,詞人說:“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首句從屈子的“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化出。從此不難看出,詞人和屈子同樣有著美好的理想,同樣在尋求著光明的前途。然而,說路長,只用一“報”字,說日暮,卻用一“嗟”字,前者口吻平平,只是一般的匯報,說明詞人并不怕路遙;而后者就不同了,感情色彩十分強烈,大有時不夠用、心急如焚之慨。“學詩謾有驚人句”是詞人慨嘆的具體內容。“謾有”,即徒有,空有。“驚人句”,指女詞人橫溢的才華。以上兩句是詞人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的寫照。即使詞人處于困境,但仍矢志不遺,還要上下求索。“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三山”,即渤海中的蓬萊、方丈、瀛洲,是傳說中的仙山。自然,這兒是詞人理想的至極,能在這兒安身,也就實現了她的理想,抱負。因此,她以“擊水三千里”、扶搖而上的大鵬鳥自比,喝斥風婆不要駐足,以更大的風勢,把自己像蓬舟一樣吹到理想的仙境。詞人在此用雄豪不凡的大鵬和輕忽易飄的蓬舟作譬,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達了自己“求索”的必勝信心。
這首《漁家傲》小令,頗有屈子的《離騷》筆意。詞人以豐富的想象,濃重地揮灑了一個夢境。詞人在夢境中遨游太空,所見所聞,以及后來為實現抱負而采取的行動,無不虛幻、奇譎,充滿了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典故的活用,自然貼切,不露斧痕,不但增強了小令的表現力,同時也深化了夢的主題。
上一篇:(宋)范仲淹《漁家傲·秋思》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宋)曹組《漁家傲·水上落紅時片片》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