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眠琴圖
明·仇英作
紙本水墨
縱一七六厘米
橫九○厘米
藏上海博物館
仇英是明代中期畫壇上一位杰出的全能畫家,人物、山水、花鳥、界畫無所不工,青綠、淺絳、水墨、工筆、寫意俱極精妙。董其昌曾十分嘆服地說道:“仇實父真趙伯駒后身,即文(徵明)、沈(周)亦未盡其法?!边@一幅《柳下眠琴圖》乃是他粗簡豪放一路的代表作。
柳下眠琴圖
圖繪山坡古柳樹下,一位頭束折巾的文人倚琴休憩,前陳白紙一卷,坡下童子負笈而來。圖右署款“仇英實父制”,下鈐“仇英實父”白文方印、“桃花塢里人家”白文長方印。圖幅表現文人游冶山林、耽情琴書的清雅志趣。
仇英一生創作的大部分作品為臨古仿古之作,《丹青志》評為“粉圖黃紙,落筆亂真”,達到“精麗艷逸,無慚古人”的精熟水平,但也比較缺乏創造性。另有一些作品,注意自我意緒的抒發,較自如地運用經過融會陶鑄后的筆墨技法,則具有較強的藝術個性。此圖即是后一類創作的典型。
從圖上所鈐“桃花塢里人家”印章推斷,此畫應是他自家鄉太倉移居蘇州以后所作。仇英在蘇州得到老畫師周臣的賞識,被收為學生。后來他又結識了著名文人畫家文徵明及其子文嘉,并和藝文之士陸師道、周天球、彭年等結成至友。吳地濃厚的文人藝術風氣熏染了這位漆工出身的畫家,使他的繪畫融入了文人畫的意趣。此圖在布局上仍有馬遠的遺規,取山坡的一隅,古柳高聳,呈犄角之勢。山石用雄渾剛健的斧劈皴法,遠山淡墨刷染,均源出李唐、馬遠的體系。然而皴斫點染的筆法變得靈活松秀,在豪放中又蘊和著文秀的筆意;墨色渾瀜而不狂肆,這又是出宋人之外。人物的畫法,衣紋清勁暢利,簡潔明快,臉部線描精細柔和,俱以中鋒運筆,不使偃筆,骨力堅挺,把宋人的精工和元人的放逸融為一體。清龔賢論述仇英的畫格,謂“此老原有兩種筆墨,帶寫者其變也,變者尤為罕覯”。這幅畫便是仇英結合宋元技法之長,兼容院體畫和文人畫的筆墨意韻,自出己意的變格之作。
圖經清王養度、吳大澂和近人龐元濟收藏,見錄于《虛齋名畫錄》。
上一篇:《都門柳色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玉洞仙源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