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毛文錫
醉花間·休相問
休相問,怕相問,相問還添恨。春水滿塘生,鸂鶒還相趁。昨夜雨霏霏,臨明寒一陣。偏憶戍樓人,久絕邊庭信。
這首令詞寫閨怨。
我們按照生活的邏輯追蹤主人公的思路似應是這樣:春天雨夜想戍人,通宵達旦;天亮了,看到成雙成對的鴛鴦在池塘里相逐戲耍,自然聯想到自己孑身一人,更平添一層離恨,她必然要自問:他何時回來呢?她明知得不到滿意的回復,因而怕想怕問,進而索性就不想不問,死了盼望之心也罷!
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女主人公的不想不問,正是她愁思感情上的最高點。詞作運用逆反生活邏輯的倒插筆方法,從人物的這一感情的高點落筆,劈頭一句:“休相問”,而休相問的緣由是“怕相問”,怕相問的緣由則是“相問還添恨”。開頭三句將因果倒置,全是心理獨白,下筆警挺,感情奔突,歐陽修譽之為“陡健之筆”,湯顯祖則說是:“創語奇聳,不嫌高調。”
“春水滿塘生,鸂鶒還相趁”兩句,則是女主人公“添恨”的原因:水鳥(鸂鶒,又謂之紫鴛鴦)尚知雌雄相逐,形影不離,尤其在春天,更不放過這大好時光。而人呢?天各一方,越是春光明媚,越發令人“還添恨”。
下闋是追憶昨夜愁思。“昨夜雨霏霏,臨明寒一陣”兩句,是即景敘事以寄寓思情。“偏憶戍樓人,久絕邊庭信”兩句收尾,是直抒胸臆并點題:全詞盡抒閨中思念久戍不歸之情。這幾句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寓有無限感懷:漫漫春夜聽春雨,該有多少思念與回憶,更有多少揣度與疑慮,還有多少擔憂與恐懼……夜漫漫,思無極,最后凝結出“休相問,怕相問,相問還添恨”的怨辭。這種怨情在毛文錫同調另詞中則更明確,曰:“深相憶,莫相憶,相憶情難極。”難怪古人說毛文錫《醉花間》二首相合“自成章法”,尤以“起筆合拍”(陳廷焯《閑情集》)更為突出。因此,姑錄其二于后為印證:
深相憶,莫相憶,相憶情難極。銀漢是紅墻,一帶遙相隔。
金盤珠露滴,兩岸榆花白。風搖玉佩清,今夕為何夕?
兩首皆構思奇妙,布局新穎,筆意古雅,語淡而情真。
上一篇:(唐)王麗真《字字雙·床頭錦衾斑復斑》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宋)李清照《醉花間·薄霧濃云愁永晝》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