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王國維
鷓鴣天·閣道風飄五丈旗
閣道風飄五丈旗,層樓突兀與云齊。空余明月連錢列,不照紅葩倒井披。頻摸索,且攀躋。千門萬戶是耶非?人間總是堪疑處,唯有茲疑不可疑。
這首詞大約作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至三十一年(1905)之間。
詞所寫的景象,有寫實的,也有想象的,而想象有的又是有出處的,這首詞就屬于這一類。開頭一句中的“閣道”、“五丈旗”出于《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對阿房宮的描寫。次句“層樓突兀與云齊”則出于《古詩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三、四兩句中的“明月”、“連錢”出于班固《兩都賦》對昭陽宮殿的描寫。“紅葩倒井披”則出于張衡《西京賦》對未央宮前殿藻井華美的刻劃。但是,在這首詞里,這些出處都不相干,詞人不過是借這些景象來描繪想象中的雄壯、宏偉、華麗而又帶著迷離色彩的宮殿,象征人生這座雄偉而又光怪陸離的宮殿。緊接著這極意描繪的真切而又虛幻的宮殿,下片一開始就敘寫其對此的苦苦追尋。“頻摸索、且攀躋”是說,面對著上述的宮殿,他不斷地摸索,不斷地努力攀登。但是,“千門萬戶是耶非”,這些宮殿是“千門萬戶”,又似乎不是,迷離恍惚,任你苦苦追尋,入口處仍不可得。這表現了詞人的困惑與迷失。這在詞人的另一些作品里也有反映,例如《點絳唇》(萬頃蓬壺):“波上樓臺,波底層層俯。何人住?斷崖如鋸,不見停橈處。”“不見停橈處”也就是“千門萬戶是耶非”,找不到入口的意思。話又說回來,這里的“頻”,表明了詞人對這一追求的執著。這里的“且”,卻又帶著無可奈何的痛苦。同時也使人想到,詞人在寫這首詞時期,是以叔本華之書為伴侶的時期(見《靜安文集自序》)。下片所寫和叔本華《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說的“我們恰如一個人繞著一座城堡轉來轉去,想找到一個入口處而終于白費心力”,是一模一樣的。“城堡”與“宮殿”是二而一的。“千門萬戶”是用《史記·武帝紀》敘述建章宮“千門萬戶”語。“是耶非”是化用漢武帝《李夫人歌》中的“是耶非耶”語。但這和上片一樣,出處與詞本身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沒有關系,不過是借用語詞而已。結尾“人間總是堪疑處,唯有茲疑不可疑,詞人感到人間有許多問題無法解答,對人生持懷疑態度,而且認為這是“不可疑”的。這說明詞人的追求未得,困惑未解。這種心態是清王朝處于風雨飄搖時期,詞人徘徨心態的反映。可以說,它也是當時一些知識分子徘徨心態的反映。因此,這首詞是王國維《人間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很值得我們注意。
上一篇:(五代)李煜《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原文賞析
下一篇:(近代)秋瑾《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