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趙執信
題畫扇贈別蕊枝
秋老家山紅萬疊,何意淹留,斷送重陽節?醉里情懷空自結,彎環低盡湘簾月。總為相逢教惜別,明日風帆,亂落霜林葉。暮雨迷離天外歇,寒花付與紛紛蝶。
留別詞,一般來說,以惜別情懷為主,而這首則比較復雜,把懷鄉,別人、感時糅為一體。
起首三句先就回鄉已晚說起。故鄉對游子都有使之依戀的魅力,作者似更為鐘情,下筆即是“家山紅萬疊”濃墨重彩之筆。層林盡染,紅得如醉,這是身在他鄉的熱烈想象之詞。冠以“秋老”,此句意謂,即肅颯深秋,在故鄉也是美的。“山紅”是秋“老”的緣故,因而驟起“鄉心半向早寒生”(《曉過靈石》)的心思;其次,“秋老”,猶言秋深、秋晚。歲月遲暮,猶滯留異鄉。這就逼出“何意淹留,斷送重陽節”二句。此番告別,偏偏碰上重陽節。本來早就急欲歸家,硬是世事羈絆,以至今日,自有“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懷,故自責自問以“何意淹留”,悵然嘆之曰“斷送”。情之怏怏不至于此,探下二句看,即就是家山遠隔,但能夠和情之知己,相歡相聚,也差可慰之。然卻不能不別,這豈不實再是“斷送重陽”。只是這層心思不愿說得太分明,因為離別自很傷感,歸已晚,別難分,也夠使人心酸。所以這兩句暗暗逗起離別。
以上三句為題前盤旋語,以下二句方落到贈別實處,寫離別餞宴。“情懷自結”一句就己言,是說心緒紊亂,糾結一團,收束以上“淹留”、“斷送”意;別又難分,情懷難釋引出“憐惜眼前人”意,一句之內有起有結,為上片結構之關捩。“情結”曰“自”,是思苦意傷,不能自已,難消難遣;分別在即,相歡不再,憐惜難續,中情難訴,故曰“空自結”。“彎環”,猶言彎眉,是說娥眉細長彎曲如半月形弓月的樣子。出自李賀“金鳳刺衣著體寒,長眉對月斗彎環”(《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十月》)。這句就送者言,是說她也和自己同樣一懷不舍,情愫自結,低眉不言,相互默然。這情形與“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的情景仿佛。她不僅“彎環低”,而且“低盡湘簾月”,垂首低眉競至明月西沉。似乎明月不是自個墜落,而是被她的娥眉一個勁地低下去一樣,這惜別之夜就在低眉之下而盡。這句化用晏幾道“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的名句(《鷓鴣天》)。按一般說法,就是作者《夜合歡》之“黛眉幾許低橫”。這里構思精巧,寫得情態可掬,幽艷傷情。狀憐惜之人,也見人之憐惜。趙執信詞每每善于用寥寥一二語描摹女性離別時的神態情懷:“他鄉又作匆匆別,愁對翠眉峰”(《眼兒媚》),“輕衫逗膩肌,畫船微月語支離”(《南柯子》),都能傳神寫照,而有境界。這里的月透簾而入,而嵌一“湘”字,明點出是湘妃竹之簾,即以娥皇、女英與舜生離死別的綿綿之情,給別筵染上一層感傷的氛圍。作者寫了不少贈別妓女的詞,如《贈小妓玉姿》、《留別吳妓耿四娘》。這里的“彎環”者,即詞題之蕊枝,當也是一位風塵知己,而使作者牽情動懷。
過片“教惜別”將上片一挽,醒透贈別主意。教,使人,讓人。對于已別之人總感“別日何易會日難”,而于將別之人則是“相見時難別易難”。相逢不易,故對眼前暫處備至珍惜,這一句語不見深,而情到至處。“明日風帆”一句,筆鋒一轉,領下三句,推宕出別后歸途景況,“霜林”、“暮雨”都是設想沿路所見。途中之“霜林”,本自與故鄉之林無異——都處“秋老”之時,可是作者眼中——確切說,應是心中,卻是“亂落”氣氛,與家山的“紅萬疊”頓異。都是想象,且都是同一時間,而空間有別,情感的差別也格外強烈了。路途寂寥,一物一態總有異鄉之感,那種“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唐與戴《灞上秋居》)的情思老是撩拔人心。這兩句景中有人,一點一染,用筆分明。仿佛可見紅葉飄零,一葉扁舟,搖搖北上。船頭煢煢一人,瞻望遠方。這是對“明日”悲涼之想。“暮雨”句則指明日之明日之所見,是從“天外”二字可見。如果說霜葉亂落使人落寞悲涼,那么,迷離秋雨,漫天漠漠,也夠使人承受。特別是那觸緒無端,冥色起愁的日暮時候,只身天外,暮雨乍歇,更叫人最難消遣,那就不得不使“一宿行人自可愁”了。這三句愈是凄涼,愈見得宴前的“彎環”叫人留戀不舍。贈人言語,而說明日、他日,無非是表明“離愁漸遠漸無窮”的心思。更具一番“教惜別”的情懷,真是思前想后,情不得已。只是沒有暢露出“安得與卿卿,芳樽十日傾”(《菩薩蠻》)的話來。心緒如此,自然對于深秋所余之寒花——野菊,無心注目,那“重陽”節興早在心頭無存,聊可入眼之寒花,盡然與己無關,而一古腦“付與紛紛蝶”。清人丁紹儀說這句“殆消時之望風景附者”(《聽秋聲館詞話》卷五),觀其身世,不為無因。趙執信因在佟皇后“國表”期燕飲觀劇而罷官,時年尚壯,“高才被放,縱情于酒,酣嬉淋離,漫罵四座,借以發其抑郁不平之慨”,(沈德潛《清詩別裁集》卷十三)。所以這一句也可能是夾槍帶棒、隱譏暗諷之筆。那么,爭戀寒花之蝶,則指那些爭名逐利之人。綺麗之中含裹清勁之氣,與詞牌“蝶戀花”的照應似在有意無意之間。告別情場,卿卿我我外,自然也有些貼心言語,這一句反過來看,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壺”,好看家山紅萬疊。這樣看來,作者確實把蕊枝看作風塵知己,情感深摯也很莊重了。
上一篇:(清)周濟《蝶戀花·柳絮年年三月暮》原文賞析
下一篇:(清)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