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宋)徐俯
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綠葉陰陰自得春,草滿鶯啼處。不見凌波步,空憶如簧語。柳外重重迭迭山,遮不斷、愁來路。
這首詞構思奇特,措辭壯麗,以剛健之氣,抒兒女之情,使人耳目為之一新,胸襟為之一快。詞一開始。就以奇特的想象,出人意表地把愁說成是上天賦予的,與生俱來的;而且與其他的具體事物一樣,可以摸得著,掛起來。真是驀然而至,石破天驚。乍一看去,似乎有悖常理;細加揣摩,又覺得它是大氣磅礴,真情貫注,是天下之至情,絕不是儇才小慧所能寫得出來的。讀了這兩句詞,使人很容易聯想起李白“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送韋八之西京》)的詩來,無論思維的方式還是夸張的手法,都有著明顯的繼承關系。“綠葉陰陰自得春,草滿鶯啼處。”是感情的進一步深化。“綠葉陰陰”是承“夕陽樹”而來,它既是寫眼前景,又是寫心中人。因為詞人是把“春”作為希望的象征,作為思念的對象的。到底“春”在哪兒?詩人常常認為只有“鶯”才知道。晏幾道的“花開花落蝶應知,春來春去鶯能問”(《踏莎行》),徐俯的舅舅黃庭堅的“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清平樂》),都是把“鶯”作為“春”的信使、“春”的知音的。詞人在這里也是把“春”的住處,說成是“草滿鶯啼”的好地方,顯然是以環境的美,來烘托伊人的美的。淺而深,淡而雅,有余不盡,短幅中藏有許多境界,因而最耐人尋味。
下片以“不見凌波步,空憶如簧語”,點明詞人所懷念的乃是一位傾國傾城的佳人。“不見”,表其離別之久;“空憶”,見其想念之殷,大有“愛而不見,搔首踟躕”之慨。“凌波步”出自曹植《洛神賦》的“凌波微步,羅襪生塵”,以形容其婀娜的身姿;“如簧語”是從“鶯啼”生發出來的,出自《詩經·小雅·巧言》的“巧言如簧,”以形容其嬌嫩的聲音。這里是說好久沒有見到她的倩影了,但她那情意深厚的軟語還留在自己的記憶里。結句的“柳外重重迭迭山,遮不斷,愁來路。”妙喻天成,蘊藉風流,常常被人拿來和歐陽修的“強將離恨倚江樓,江水不能流恨去”(《玉樓春》),趙令畤的“重門不鎖相思夢,隨意繞天涯”(《烏夜啼》)來對比,都是看似無理,實則有情,詞人埋怨山遮不住愁來的路,歐公埋怨水流不去離別的恨,趙則埋怨鎖不住相思的夢,同樣是怨得怪、責得妙,看起來都是悖理的,想起來又都是合情的,因而都成了千古絕唱。后來辛棄疾的“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菩薩蠻》),該是從詞人這里得到啟發吧?不過一個是埋怨山遮不住愁,一個是說山能遮住人們北望中原的視線,卻不能扭轉人們恢復神州的意志,堂廡之大、寄托之深,又“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
上一篇:(宋)劉克莊《卜算子·片片蝶衣輕》宋詞原文鑒賞
下一篇:(宋)游次公《卜算子·風雨送人來》離別宋詞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