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詩詩群·王遼生·人生是一次遠足》新詩鑒賞
無邊大夢
將敢于睥睨酷烈命運的叛逆
引渡給西域
其實無所謂東西
西部中國許是中國的奇崛構思
我行進在古往今來的微妙之間
方位已逐一披靡
我只求讀懂理當屬我的一瞬
一瞬
伏而信水魂悠遠
起而知山魄獰厲
一瞬間我嘔出我滴血的心臟
拋出去
足撞響熠煜西天的那一盤懸鑼
宣布更新世紀
歷史手指早已翻亂的那個命題
而今在西海沐浴
準備復辟
人性,以沙石流作為警句
將不卑不亢的一代
重新蕩滌
盡管六弦琴被蒼茫所破
狂放與智慧同碎
我依然甘步墨勒阿格之后塵
投入超自然毒火
投入獷悍邊曲
在太空拓荒式舉行之前
有人已跌進西部死沼
為一個陳舊而耐人尋味的信念
自作多情地捐軀
于是,公墓搖曳
我對沙漠中涌現的每一眼新泉
都雙目緊閉
以免激情四溢
鶴群飛過
似欲飛進沙海盡頭那血火之源
去完成一次皈依
而我要說
丹頂鶴頭頂的那塊丹紅
倘無毒就不會那樣瑰麗
我情急而無語
碑石嶙峋
民族魂在夕陽西下時鵲起
動人真有如悲劇
倘不能尾隨那翱翔思緒
皈依那如血如火的一輪
我不如走進潘多拉魔匣
或者走進地獄
我既非碘鎢燈下的伊思曼膠片
涂一層現代派感光藥膜
以輯錄生之倨傲
也不是福爾馬林凄凄清液
浸泡住一段傳統性拘泥
去佐證死之靜謐
我僅僅是命運之神的忤逆之子
西出陽關
企圖研討又一種格局
在英靈與浪漫派硬漢仲裁之下
同魔界之主波旬決斗
展開最后一役
無論我抵達或中途倒下
無論我得手或最終失利
我都要說
我行進在古往今來的微妙之間
必將一悟凡凡此生的非凡涵義
方舟墜落
彪炳大氣已注入夕陽
明晨有巨靈騰起
王遼生是飽經憂患的中年詩人。他曾因一首叫做 《碎片》的小詩,被無中生有地打成右派。從此,他一直輾轉在泥濘和冰雪的長途中,生活在人間的底層。經過汗水浸泡、淚水煎煮、血水燒煉,詩人不但沒有屈服,反而質地更為純粹堅實。這是一只苦難的 “黑蝴蝶”,但他呈現給我們的決不是那些苦難! 新時期一開始,王遼生就以 《探求》 一詩昭告了幾乎是他們一代人的精神復活。詩人不僅用詩來歌頌尋找回來的青春,而且以自己的行動證實了自身生命的價值: 五十五歲時,他離開了鶯飛草長的江南和家人,只身一人到新疆石河子。他是來這里工作的,更是來這里寫生命的詩的。這一選擇純粹出于自愿,它既是對命運的挑戰,又是自我選擇自我實現的行動的標幟。熟悉了以上背景,我們再去讀王遼生的詩,就會更深切地體味出它的深沉和博大。
《人生是一次遠足》,這個標題就告訴我們詩人是怎樣理解他西下的行動的。“無邊大夢/將敢于睥睨酷烈命運的叛逆/引渡給西域”。“大夢” 是一種理想,是一種自為的選擇。詩人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里的 “西域” 就具有了雙重意義,一是實指,一是一場永無休止的酷烈角逐場。對于一個勇敢的挑戰者,“其實無所謂東西”,他要在有限的生命進程中 “讀懂理當屬我的一瞬”,這一瞬就是有限生命的 “永恒時刻”。為理想獻身,為自由的選擇而負責,這是他用 “滴血的心臟” 撞擊西沉的太陽(“熠煜西天的那一盤懸鑼”)發出的金屬之聲。自然的太陽落下去,人的太陽升起來!生命就這樣“宣布更新世紀”。
接下來,詩人寫了此番行動必須面對的考驗。這決不是一個充滿獵奇欲冒險欲的聲音。他清醒地知道,他幾乎是自投“潘多拉魔匣/或者走進地獄”。但同時亦明白,潘多拉的魔匣里盛滿了兇險卻也盛著“希望”;地獄也正是經過地獄——煉獄走進天堂,這三個階段的起點。他“不卑不亢”,一廂情愿地步墨勒阿格之后塵,“投入超自然毒火”。古邊塞殉道者的尸骨使公墓搖曳,但詩人不為所慟,因為為一個信念而死是值得的;他卻不忍面對“沙漠中涌現的每一眼新泉”,這是他的理想他永生永世的“情侶”——生命的源頭,他怕“激情四溢”。這一筆是反筆,道出了詩人的價值觀和生命坐標點。我們可以想象,一個真正的勇敢者最溫柔最深情最“軟弱”的時候,并不是面對刀叢,而是面對心中那面日夜珍藏的紅旗,那是他的情人,是生命!詩人說他的詩不是偽現代派的“膠片”,也非那些遺產派的福爾馬林液體;他寫詩是與命運作戰,他“西出陽關”,是對自身發難“企圖研討又一種格局”。信哉斯言!壯哉斯言!
是的,有這行動就盡夠了!人生為追逐生命的最高實現而跋涉,只要是自由的選擇、勇敢的抗爭,那么,“抵達或中途倒下”,“得手或最終失利”,又有什么不同?!普度眾生的“方舟”早已。墜落”,上帝死了,這意味著人將獨自承擔自己的命運;夕陽雖已近沒,但有人的“彪炳大氣已注入”,明晨是人的太陽——巨靈騰起!這就是王遼生式的人生,這就是他的“一悟凡凡此生的非凡涵義”!
這首詩帶有強烈的身世感和精神自傳性。在這里,詩人的價值觀不是以宣言的形式而是以行動的形式呈現出來的。我們讀著這種用生命寫下的詩篇,更相信: 每一首真正的詩,都是詩人生命過程的瞬間展開; 詩歌是血液,不能倒在酒杯里!
上一篇:《朦朧詩詩群·江河·交談》新詩鑒賞
下一篇:《象征派詩群·王獨清·但丁墓旁》新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