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朧詩詩群·舒婷·也許——答一位作者的寂寞》新詩鑒賞
也許我們的心事
總是沒有讀者
也許路開始已錯
結(jié)果還是錯
也許我們點起一個個燈籠
又被大風(fēng)一個個吹滅
也許燃盡生命燭照黑暗
身邊卻沒有取暖之火
也許淚水流盡
土壤更加肥沃
也許我們歌唱太陽
也被太陽歌唱著
也許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也許為一切苦難疾呼
對個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許
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喚
我們沒有其他選擇
憂郁和內(nèi)省是舒婷詩歌的兩大內(nèi)驅(qū)力,從本質(zhì)上來說,她是個痛苦的理想主義者、感傷的浪漫主義詩人。但舒婷之所以是重要的詩人,就在于她的憂郁不只是純粹個人的“擴張欲”、“征服欲”受到阻遏的結(jié)果(這一點我們在傳統(tǒng)詩歌中常常出現(xiàn),如一些士大夫的“仕途欲”受阻,便沒完沒了地憂郁起來),而是一顆堅強有力的心靈對時代積重的深切憂患。我們讀舒婷的詩常常感到,那種憂郁記錄著當代青年心理的巨大落差,憂郁的聲音里不乏灼熱,失望的嘆息里不乏希望,幽暗的色塊中時時跳出光亮的線條。它們是那么和諧地融為一體,給你一種復(fù)雜的審美感受。正像詩人自己所言:“理想使痛苦光輝”!
《也許》這首詩用了九個問句,展示了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圖像。這種句式所達到的效果是那種直抒胸臆的議論句式不可比齊的。前四個“也許”是“寂寞”的原因,后五個“也許”是“寂寞”的價值。此詩副標題是“答一位作者的寂寞”,但詩人沒有去溫婉體人地撫慰他,而是勇敢地正視了“寂寞”,承認它充分的合理性。詩人的用力處在于剖析這種“寂寞”的內(nèi)涵,擦去它蒙覆的灰塵,使之露出崇高堅貞的光芒來。是的,“淚水流盡”是為了“土壤更加肥沃”;“肩上越是沉重”,是由于“信念越是巍峨”。那些有著崇高使命感的人,注定要生活在誤解和寂寞之中,但“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喚/我們沒有其他選擇”,即使在大風(fēng)吹滅火把的時候!
這首詩的長處還在于,采用“也許”的疑問語氣,使這些問題捍衛(wèi)住其復(fù)雜性和不確定,這就避免了獨斷的回答所帶來的咄咄逼人的訓(xùn)誡意味。它親切、平和,但又不乏內(nèi)在的自信,更容易使人接受,并與作者一道在“寂寞”中努力,在“寂寞”中思索,具有著詩歌意味的更大張力——兩種矛盾的力量構(gòu)成的廣闊的智力空間。
上一篇:《新生代詩群·駱一禾·為美而想》新詩鑒賞
下一篇:《現(xiàn)代派詩群·禾金·二月風(fēng)景線》新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