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哪里?冰心》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夢,最能“暴露”和“揭發”一個人靈魂深處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向往”和“眷戀”。夢,就會告訴你,你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地方和人。
昨天夜里,我忽然夢見自己在大街旁邊喊“洋車”。有一輛洋車跑過來了,車夫是一個膀大腰圓,臉面很黑的中年人,他放下車把,問我:“你要上哪兒呀?”我感覺到他稱“你”而不稱“您”,我一定還很小,我說:“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他就把我舉上車去,拉起我走。走穿許多黃土鋪地的大街小巷,街上許多行人,男女老幼,都是“慢條斯理”地互相作揖、請安、問好,一站就站老半天。
這輛洋車沒有跑,車夫只是慢騰騰地走呵走呵,似乎走遍了北京城,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讓汗水濕透了,也還沒有走到中剪子巷!
這時我忽然醒了,睜開眼,看到墻上掛著的文藻的相片。我迷惑地問我自己:“這是誰呀?中剪子巷里沒有他!”連文藻都不認識了,更不用說睡在我對床的陳玙大姐和以后進屋里來的女兒和外孫了!
只有住著我的父母和弟弟們的中剪子巷才是我靈魂深處永久的家。連北京的前圓恩寺,在夢中我也沒有去找過,更不用說美國的娜安辟迦樓,北京的燕南園,云南的默廬,四川的潛廬,日本東京麻市區,以及倫敦、巴黎、柏林、開羅、莫斯科一切我住過的地方,偶然也會在我夢中出現,但都不是我的“家”!
這時,我在枕上不禁回溯起這九十年來所走過的甜、酸、苦、辣的生命道路,真是“萬千恩怨集今朝”,我的眼淚涌了出來……
前天下午我才對一位年輕朋友戲說:“我這人真是‘一無所有’!從我身上是無‘權’可‘奪’,無‘官’可‘罷’,無‘級’可‘降’,無‘款’可‘罰’,無‘舊’可‘毀’;地道的無顧無慮,無牽無掛,抽身便走的人。萬萬沒想到我還有一個我自己不知道的,牽不斷,割不斷的朝思暮想的‘家’!”
《我的家在哪里?》是冰心在九十三歲高齡時寫下的一篇感人至深的隨筆。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境常常是人們意識或潛意識中某些現象的曲折反映,冰心所寫的《我的家在哪里?》則又非一般的夢境可比,這是一位老人對養育自己的“家”的向往和回歸,是她對自己幾十年“甜、酸、苦、辣的生命道路”的眷戀和審視,也是她信守不渝的“母愛”和“童心”的又一次生動表現,加上夢醒之后的真切感喟,遂使夢境和現實相對照,歷史和目前相交融,具有更為深廣的意蘊。冰心寓所的客廳里懸掛著梁啟超書寫的一副對聯:“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岳夢中飛”,我們閱讀此文,不也可以一睹冰心的“胸中海岳”,進而體悟到她那博大的胸襟和純真的感情嗎?
冰心的父親是一個正直愛國的海軍軍官,母親對子女教育甚嚴,冰心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優秀古典文學的熏陶。1913年她隨家來到北京,住在中剪子巷,此后,她讀完了中學和大學,經受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參加了文學研究會,創作了清新優美的《繁星》和《春水》……可以說,她是從中剪子巷邁步登上文壇,確定了人生的追求目標,開始了自己漫長的路程。作者寫到夢后初醒時頭腦恍恍惚惚,竟連自己的丈夫吳文藻和照顧自己的保姆以及女兒、外孫都“不認識”了。眾所皆知,冰心和吳文藻結婚五十六年,伉儷情深,患難與共,她待保姆如同家人,女兒又極其孝順。冰心如此寫,自然不是矯情之辭,更非出于“抑此揚彼”的藝術手法,而是透過瞬間的幻覺,展示了藏在“靈魂深處”的難以磨滅的感受:比起以后發生的一切,不管是多么繽紛璀璨,還是屢遭疾風暴雨,“中剪子巷”終究是更為重要,更有決定意義的起點。不妨說,倘有來生的話,冰心一定愿意再一次從“中剪子巷”出發,向著真善美的目標不屈不撓地前進!
冰心說:“人的歲數大了,文章往往由絢麗漸歸平淡”(1983年6月5日致郭風信),誠哉斯言,如果說冰心早期散文以典雅清麗見長,間或有雕琢之痕和“強說愁”之感,那么,在經歷了無數坎坷和磨煉之后,此文就于澹泊樸實中閃發著睿智的光輝,顯示出厚重的力量,特別是結尾一連串的“無”字句,無異于老人一生情操和品行的概括,誰讀了都會怦然心動。人們愛說“文如其人”,其實“文品”和“人品”并不總是和諧統一的,冰心所以贏得后來者的敬重,正是因為她幾十年來始終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重,以兒童和弱者的前途為念,始終堅持講真話,抒真情。冰心最欣賞的是諸葛亮的《誡子書》,多次用“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這兩句話題贈文學青年,她本人就是一個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典范,例如丈夫打成了右派,含冤二十年,她自己在“文革”中被打成“黑幫”,罰在文聯大樓掃地,長期以來她的住房狹小,陳設簡單……但她從不耿耿于懷,也不向黨和人民伸手。對照冰心的處世為人,再來讀讀此文結尾的那一連串的“無”字句,你不會感到字字珠璣,句句耀眼,恰恰是“精神富有”的象征嗎?
上一篇:《我的四個假想敵·余光中》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我的戒煙·林語堂》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