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鞋·洛夫·后記》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間關千里
寄給你一雙布鞋
一封
無字的信
積了四十多年的話
想說無從說
只好一句句
密密縫在鞋底
這些話我偷偷藏了很久
有幾句藏在井邊
有幾句藏在廚房
有幾句藏在枕頭下
有幾句藏在午夜明滅不定的燈火里
有的風干了
有的生霉了
有的掉了牙齒
有的長出了青苔
現(xiàn)在一一收集起來
密密縫在鞋底
鞋子也許嫌小一些
我是以心裁量,以童年
以五更的夢裁量
合不合腳是另一回事
請千萬別棄之
若敝履
四十多年的思念
四十多年的孤寂
全都縫在鞋底
后記
好友張拓蕪與表妹沈蓮子自小訂婚,因戰(zhàn)亂在家鄉(xiāng)分手后,天涯海角,不相問聞已逾四十余年,近通過海外友人,突接獲表妹寄來親手縫制的布鞋一雙,拓蕪捧著這雙鞋,如捧一封無字而千言萬語盡在其中的家書,不禁涕淚縱橫,欷歔不已。現(xiàn)拓蕪與表妹均已老去,但情之為物,卻是生生世世難以熄滅。本詩乃假借沈蓮子的語氣寫成,故用辭力求淺白。
《讀鞋》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
那雙寄自海峽彼岸的鞋子對作者來說意味著什么呢?縫制這雙鞋子的是張拓蕪十二歲即分離的未婚妻——蓮子表妹。張拓蕪一生飽嘗憂患,經(jīng)歷坎坷,且晚景凄涼,以殘疾之身守著兒子相依為命。那雙“以心裁量,以童年/以五更的夢裁量”的鞋,寄托的是蓮子無言的相思,無盡的親情。不僅如此,在作者心中,蓮子的意義已不單純是蓮子而已,她成了故土和親人的象征。鞋子寄來了相思,作者更讀出了相思,那是流落他鄉(xiāng)的游子在暮年時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深切思念,此情何以堪?即使堅強豁達的張拓蕪,也禁不住“涕泗滂沱起來,一以悲慟,一以感恩。心中波濤起伏不能自已”。
此情不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也不是小兒女卿卿我我、纏綿悱惻之情。此情乃是寫滿了四十幾年生離死別、人間滄桑的情,堪稱悲情之極。正如作者所言是“切膚之痛”。作者身為長子,生前未能在父親膝前盡菽水之歡,一別數(shù)十年,不通音訊,生死茫茫。父親死后,墳墓“別說碑、石,連小草也沒一根,是真正的一抔黃土”,荒涼至此卻無法為之修葺。此為孝之不能全。蓮子的命運悲慘,婚姻不能自主,自小嫁到張家,受盡繼母欺凌,但作者本身“泥菩薩過河”,“對她不曾想到”。到了老年,蓮子仍指望與作者團聚,照顧行動不便的他,奈何現(xiàn)實殘酷,兩個花甲老人竟沒有見面的機會。生者歉疚之情不能彌補,相思之情不能償還。“性情直托,具見肺肝”,是張拓蕪散文的最大特色。
全文直抒胸臆,自然天成。鉛華落盡,沒有華麗辭藻,沒有精心布局,一切文字皆任性而為,隨情而發(fā)。文章一開頭就是一哭,定下了悲痛的基調(diào)。見到父親墳墓的照片,又是一哭。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作者痛哭的淚水彌漫在字里行間,到文章結(jié)束時化為一聲沉重的嘆息。所有的敘述都是帶淚的回憶,至情的告白。發(fā)諸筆端,見之紙上,句句帶情,字字含淚。
上一篇:《宿諾·黃裳》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小村即景·韓小蕙》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