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鸝·徐志摩》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一掠顏色飛上了樹。
“看,一只黃鸝!”有人說。
翹著尾尖,它不作聲,
艷異照亮了濃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
等候它唱,我們靜著望,
怕驚了它。但它一展翅,
沖破濃密,化一朵彩云;
它飛了,不見了,沒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
這首詩約寫于1929年。此時徐志摩在上海光華大學及南京中央大學同時任教授,并兼任中華書局編輯。據當時受教于徐志摩的趙家璧追憶說,是年“天氣從嚴寒脫身到初春”,由幾位同學的請求和經過徐先生“滿懷的同意,從局促昏黑的課堂里,遷到廣大的校園去上課”。這里是一個大樹林子,頂上有滿天的綠葉。小鳥兒啁啾地唱著歌,一排長石凳上,同學們便依次地坐下。徐先生依在那棵梧樹干上,開始念著西詩西文,多所感慨。他把住在這世界上的人,不想高飛遠走的人,罵做芙蓉雀。他舉起了他的右手,指著碧藍的天空,風動的樹林,他說:“讓我們有一天,大家變做鷂鷹,一齊到偉大的天空,去度我們自由輕快的生涯吧,這空氣的牢籠是不夠我們翱翔的。”(參見陳從周《徐志摩年譜》)
我們似可將上述追憶當做徐志摩寫作這一首《黃鸝》的背景。
如題所示,這首詩寫的是黃鸝,是匆匆飛來又匆匆飛走的黃鸝。匆匆飛來又匆匆飛走的黃鸝是詩人眼前所見,而希望和失望交織的情懷卻是詩人胸中所藏之情。如前述背景所示,此詩所表現的就是那么一種沖破牢籠、高飛遠走,去度自由輕快生涯的渴求。詩人寫這首詩已在上海寓居幾年,事業上南北奔波,思想上苦悶彷徨,“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而與陸小曼的家庭生活也有許多難言的苦處。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最近這幾年生活不僅是極平凡,簡直是到了枯窘的深處。”(《猛虎集》序言)然而,大自然的風光,包括這樹林,這黃鸝,又不時無意中喚醒了他久蟄的性靈,這便“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在瞬間“艷異照亮了濃密”,可“它飛了,不見了,沒了”,一閃即逝,真是偶有的歡欣,長久的苦痛。
詩的第一節五行畫黃鸝飛來,實寫僅兩句,“一掠顏色飛上了樹”,“翹著尾尖,它不作聲”,這與其說是在畫形,勿寧說更重在畫神。前一句極妙,以“一掠顏色”指代疾飛而來的黃鸝,畫出了色彩,更畫出了動感。后一句也極妙,只畫黃鸝翹著尾尖,它不作聲,這又是以瞬間之形畫其瞬間之靜。一動一靜,僅此二句,就生動地畫出了黃鸝疾飛而來默立于樹的神采。“有人說”一句,只用“看,一只黃鸝”,即鮮活地點染出黃鸝飛來時所激起的驚喜雀躍之情。最后二句,漸由實而虛,傾訴著由眼前黃鸝所激蕩起的歡欣、愉悅和期冀。
如果說前的五句是寫久蟄性靈的瞬間解脫的歡樂,那么,后一節五句則是寫這間逝去的惆悵。 這是一種感情的反差。 最后復疊的一句“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與前一節結句詞語相同而情懷迥異,前面一句是寫充實感,而這復疊的一句卻是寫失落感。一般詩中的復疊,多系一詠三嘆,而這首詩中的復疊,卻是感情的逆轉,這是詩人運用這一手法時的獨到之處。
詩人在《猛虎集》序中說:“痛苦與歡樂是渾成的一片”,這《黃鸝》即是一個注腳。不過,詩人流露出來的更為持久的還是痛苦,而歡樂僅僅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詩人的性靈在無意中瞬間搖活了,又在終不可解脫的困窘中飄逝了。這是詩人在《黃鸝》中,也是在《猛虎集》的不少詩作中,所表露出來的帶有共性的情懷。
上一篇:《黃果樹大瀑布·伊蕾》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黎明鳥·程光銳》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