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捫心·朱湘》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唯有夜半,
人間世皆已入睡的時光,
我才能與心相對,
把人人我我細數端詳。
白晝為虛偽所主管,
那時,心睡了,
在世間我只是一個聾盲;
那時,我走的道路
都任隨著環境主張。
人聲擾攘,
不如這一兩聲狗叫汪汪——
至少它不會可親反殺,
想詛咒時卻滿口褒揚!
最可悲的是
眾生已把虛偽遺忘;
他們忘了臺下有人牽線,
自家是傀儡登場,
笑、啼都是環境在撮弄,
并非發自他的胸膛。
這一番體悟
我自家不要也遺忘,……
聽,那鄰人在囈語;
他又何嘗不曾夢到?
只是醒來時便拋去一旁!
這首從《石門集》中選出的詩與《草莽集》中的詩相比,在風格上表現出很大的不同。朱湘似乎已經把他的“東方的靜的美麗”放置在一邊,開始用一種幽憤的語調譴責險惡的人世以及虛偽可卑的人性。更為讓人驚訝的是,詩人甚至把他一直奉若神明的格律的原則拋開了,全詩雖然尚有一些規律可尋,但整體的風格卻是一種類似散文的風格。這無疑是一種信號,表明詩人正在遠離新月派詩歌創作的宗旨,而漸漸向現代主義的詩歌潮流靠攏。
《捫心》寫的是抒情主體“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與自己的心相對,真實而深刻地剖析白晝的世相:每一個白晝都被虛偽所占領,人們真實的內心沉睡著,“我”則是一個聾子,一個盲人,我隨波逐流,隨遇而安,走的不是自己的路。如此眾多的人,如此繁雜的人聲,倒反而不如狗的一兩聲汪汪叫,狗比人類誠實得多。最可悲的是,那蕓蕓眾生甚至喪失了自知,他們不知道他們正把一生作戲,充當傀儡,受人主宰,受環境擺弄。他們因而也永遠喪失了自我,“我”因而告誡自己不要喪失自知,那個半夜囈語的鄰人,他興許也在夢中明曉了這一切,卻在醒來時把它拋去了一邊。但愿“我”不至于那樣!
新月派的大多數詩人都以古典、雅致作為詩的主要風格,這樣的詩,必然使能人詩的東西十分有限。朱湘在《草莽集》中,大概也只讓采蓮少女們,情人們,少年們等入詩,而且又總是把詩寫得平靜,典雅,不失風度。而《石門集》中的許多詩卻是將一些看來本不可入詩的東西寫進了詩。《捫心》便是如此。這樣一段人生的經驗,一種對世態的冷峻的揭露,一次深刻的自我反省,卻被詩人以平白樸質的語言來表達,不能不說是詩人詩歌觀念上的一個不小的進步。
《捫心》在藝術上并不成熟,詩歌形象也并不飽滿,而且從長遠的眼光看來,這種過分理性化了的詩歌語言,很難說是真正的詩。但朱湘作為一個新月派詩人,他所表現出來的勇于創新,敢于嘗試的精神,確實可貴。我們只要對比一下《采蓮曲》和《捫心》,就可以看到詩人是通過大膽地放棄舊我,才達到詩歌觀念上的一個進步的。
上一篇:《手推車·艾青》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拉薩河的性格·汪承棟》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