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我的太陽(選一首)·馬麗華》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日暮
隔著遙遙的時空之距
凝視
目光交流用宇宙的語義
或許還該笑,唱支送別的歌
請灰天鵝做信使銜起它
金色地融入夕光
或許該實現非分之想了
將那小船駛往黃金的岸
每天每天經歷愛的潮汐
感情也變成大海
悲壯之美
靜穆之美
別了,我的太陽
搖動晚霞斑斕的手帕
一路珍重,一路
珍重
牧歌唱晚
我嘆息心中的寧靜
遂關閉心扉步入恒夜的相思
誰耽于幻想而倦于守候
誰就不免錯過
夜,只為緘默地等待而夜
不再吟詠月光,再不吟詠
那片容易迸裂的薄薄的冰
從未相許的是我的太陽
永不失約的是我的太陽
馬麗華以組詩《我的太陽》飲譽詩壇。這一組詩用《等待日出》、《日既出》、《日午》、《日暮》四首詩,概括從日出到日落的全過程,抒發了詩人對太陽的摯愛。這是女性對她心中的阿波羅的大膽直率的愛,“太陽太陽/我對你永不設防”(《等待日出》);是詩人對其生命對象的別無選擇的愛,“造物主為我創造了你/又因你而設計了我……我選擇詩筆原只為太陽/只為太陽你呀”(《日既出》);是一種物我無間、天人合一、主客相融的更為深沉寧靜的愛,“只要不張開眼睛/便與陽光融作一體”(《日午》)。你只有理解了這種富有人性而又超越人間的愛,你才能理解《日暮》這首詩。它是這組詩的最后一首,是四部曲的尾聲。告別的時間來臨了,那顆負載著如許沉重的愛的心靈,將向我們訴說什么呢?
相伴一天的太陽遠去了。若是人的分別,可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墒乾F在分別的是太陽,離開地球十萬八千里,無法“執手”,只能“隔著遙遙的時空之距/凝視”了。人間的語言太陽是不懂的,只有用“宇宙的語義”,即是不出聲的目光交流。人與太陽,感情相通,卻有天地之遙、物人之別。詩表現了這種既近又遠,既親近又陌生的悲哀。在《等待日出》中,詩人曾寫道:“太陽升起半圓/如眉眼的微笑”。那是相逢,現在面臨的是離別,這種感情自然沒有了。笑不出,“還該笑”,只能是不由衷的強笑,以掩飾離別的哀傷。那支送別的歌卻是無法掩飾的,但又不敢直接獻給太陽,非請灰天鵝轉交不可,活現出鐘情少女離別時難舍而又矜持的內心復雜的神態。“金色地融入夕光”一句中,“金色地”一詞用得精巧,使人似見天鵝遠去,由灰變金,消融于陽光之中,有較強的影視效果。這也許是真景,也許僅是詩人的想象。
“或許該實現非分之想了/將那小船駛往黃金的岸”,與組詩第一首中“真該最后作一次非分之想/朝向他黃金的岸遠航”呼應,愿望向現實又邁進了一步,表達了對太陽的由傾慕而獻身的深切感情。但是,太陽朝起暮落,哪兒是他永駐之岸呢?黃金之岸無涯,可望而不可及,詩人只能在相逢與離別中永遠忍受愛的潮汐的折磨,周而復始,永無盡期,這是怎樣的一種痛苦無望的愛。“悲壯之美/靜穆之美”,就是這種心情的表露,又恰與夕陽西下的景色相合,靜穆中含悲壯,抽象內寓具象,是景融于情,不是情融于景。告別的口吻是平靜的,那是把一陣滔天的感情風暴強抑下去后的平靜,深藏內心的卻是一片多么不平靜的海!
日沒以后,詩進入第二層,敞開的心扉漸漸關閉,如夜幕之落,最后沉入徹夜的相思。夜是寧靜的,心是不寧靜的,“嘆息心中的寧靜”是反說,真寧靜就不會嘆息了。第四節是自己對自己的勸慰與叮嚀,一切離別都是為了重逢,就像夜每天降臨都是為了黎明一般。重要的是等待,有耐心的等待,切不可耽于幻想,切不可迷失方向。等待吧!只要善于守候,就不會把幸福錯過。那薄冰般的月亮怎能替代熾熱的太陽!越是勸自己耐心地等待,越說明自己內心是何等的心猿意馬。于是詩人趕快打坐入定,進入佛界,賦一偈曰:“從未相許的是我的太陽/永不失約的是我的太陽”。太陽夜夜歸去,故“從未相許”;太陽天天升起,又“永不失約”。既然如此,又為什么喜,又為什么悲呢?詩人的軀殼向超然境界飄去,飄不走的是那顆像太陽那樣光明透亮,燃燒著愛的火焰而又并不超然的心。
詩把人與物之間難以相通卻又充滿人性的愛,寫得曲折、纏綿、動人。這種悲劇之美不僅屬于愛情,人生的一切追求無不處于這輝煌的悲壯之中。整個組詩以等待始,又以等待終,人生就是等待,等待的就是太陽升與落。《日暮》與《等待日出》首尾相銜,使組詩四首構成一圈日出日落的金蝕環,那是詩人奉獻給讀者的大宇宙的一枚閃耀希望之光的戒指。
上一篇:《我用殘損的手掌·戴望舒》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我的歡樂——《交錯》之十二·唐湜》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