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艙中的現代·朱自清》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洋糖百合稀飯,
三個銅板一碗,
那個吃的?”
“竹耳扒,破費你老人家一個板;
只當空手要的!”
“吃面吧,那個吃餃面吧?”
“潮糕要吧?開船早哩!”
“行好的大先生,你可憐可憐我們娘兒倆啵——
肚子餓了好兩天啰!”
“梨子,一角錢五個,不甜不要錢!”
“到揚州住那一家?
照顧我們吧;
有小房間,二角八分一天!”
“看份報消消遣?”
“花生、高粱酒吧?”
“銅鎖要吧?帶一把家去送送人!”
“郭郭郭郭”,一疊春畫兒閃過我的眼前;
賣者眼里的聲音,“要吧!”
“快開頭了,賤賣啦,
梨子,一角錢八個,那個要哩?”
擁擁擠擠堆堆迭迭間,
只剩了尺來寬的道兒;
在溷濁而緊張的空氣里,
一個個畸異的人形,
憧憧地趕過了——
梯子上下來,
梯子上上去。
上去,上去!
下來,下來!
灰與汗涂著張張黃面孔,
炯炯的有饑餓的眼光;
笑的兩頰,
叫的口,
撿點的手,
更都有著異樣的展開的曲線,
顯出努力的痕跡;
就像餓了的野獸們本能地想攫著些鮮血和肉一般,
他們也被什么驅迫著似的,
想攫著些黯淡的銅板,白亮的角子!
在他們眼里,
艙里擁擠著的堆疊著的,
正是些銅元和角子!——
只飾著人形罷了,
只飾著人形罷了。
可是他們試試攫取的時候,
人形們也居然反抗了;
于是開始了那一番戰斗!
小艙變了戰場,
他們變了戰士,
我們是被看做了敵人!
從他們的叫囂里,
我聽出殺殺的喊呼;
從他們的顧盼里,
我覺出索索的顫抖;
從他們的招徠里,
我看出他們受傷似地掙扎;
而掠奪的貪婪,
對待的殘酷,
隱約在他們間,
也正和在沙場上兵們間一樣!
這也是大戰了哩。
我,參戰的一員,
從小艙的一切里,
這樣,這樣,
悄然認識了那窒息著似的現代了。
七,二一,鎮江揚州小輪中所感。三○作于揚州
這是一首取材于現實以揭露人生真象的詩篇。詩作生動地描繪了輪船未開航前,小販們競相叫賣的景象,一個個爭先恐后,喧囂掙扎,一片嘈雜混亂躍動在字里行間。朱自清一向主張對描寫對象要作縝密的審察,事事物物都要拆穿來看,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發現“獨得的秘密”。在這首詩中,他就高明地攫住各種各樣販賣者的叫囂聲,予以組合排列,構成鮮明的立體畫面,展現了各種人的表情,并又從中挖掘這些“畸形的人形”的“畸形”心理。于是,在詩人想象力的催化下,輪艙“尺來寬”的過道,陡然化成一片戰場:小販們就是“戰士”,乘客們則成了“敵人”,他們的“叫囂”就是“殺殺的呼喊”,他們的“顧盼”,透出“索索的顫抖”,他們的“招徠”,就是“受傷的掙扎”。在詩人的感覺中,他們“掠奪的貪婪,對待的殘酷”,“也正和在沙場上兵們間一樣”。可見詩人是多么敏銳地去觀察生活,大膽地拆穿現實社會中人與人的復雜關系。這樣,一幅可憐的為生存而相互爭奪的血淚人生情景,在航船一隅豁然展開了,人們終于在那溷濁而緊張的氣氛中,“悄然認識了那窒息著似的現代”。這種于平淡生活中顯示怵目驚心景象,于微小鏡頭之中展現廣闊的社會內容,穿透表面,深入底里,正是朱自清藝術創作的特色之一。這也充分地反映了詩人深邃的生活觀察力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朱自清注重形象思維,強調“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畫”。他對蕓蕓眾生為生存而競爭的言行,是既厭惡又同情的,但詩中并沒有絲毫抽象的表述,而是把自己的觀感融注于鮮明的畫面里,把理性的認識蘊蓄在可感的具體形象之中,讓讀者自己思而得之。
全詩通篇用現代口語寫成,那開頭小販的種種叫賣,均擷取于勞動者的生活用語,不雕琢,不修飾,一切都顯得自然素樸,通俗生動。詩篇形式自由,不講格律,不拘長短,以自然語氣形成自然節奏,押大致的韻,加上疊字疊句、復沓排比的運用,使音律十分協調,讀來瑯瑯上口。
[注] 耳挖。讀輕音。食品名。開船之意。
上一篇:《小河·周作人》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小船·陸志韋》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