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像瀟瀟雨絲·顧工》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從我生出第一顆稚牙,
到我揪下第一根白發,
這中間度過了、經歷了
多少紛亂而艱辛的年華……
回憶像秋天的瀟瀟雨絲,
回憶像冬天的片片雪花,
回憶像春天解凍的冰河,
回憶像夏天舒展的枝丫……
要不要再寫搖籃邊的歌曲?
要不要再寫夢幻中的童話?
要不要再寫戰爭中的英雄?
要不要再寫行軍踏遍的天涯?
我不想去翻舊時的日記,
我不想去抓歷史的傷疤,
我的淚滴,我的血流,我的瀑布,
在心靈的深處沖激和懸掛……
難道許多遭遇都是歷史的誤會?
難道生活的顛簸都是陰錯陽差?
難道允許我重新誕生,重新行走,
我將選擇另一條路,另一座山崖?
時代的浪潮總會卷去枯枝敗葉,
歷史的波濤總會濾出粒粒金砂;
懷疑論者也許會變成疾飛的快艇,
危機論者也許會登上最高的腳手架!
八十年代是個生死存亡的年代,
在這年代不能聳立,就會倒塌;
當年沖鋒陷陣奪取摩天嶺的兒郎,
今天定能率領子孫興建摩天大廈!
我還是喜愛我們的樂章,
我還是贊美我們的云霞,
當眼簾和生命的幕布徐徐關閉,
希望的交響詩仍在綠蔭中喧嘩……
詩人步人生命的晚秋,面對徐徐沉落的夕陽,回首平生,感慨系之。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的話音、神態如聞如見,躍然紙上。第一節看似平淡無奇,但卻概括了人生的個中況味,只要稍稍回顧一下已經逝去的歲月,就不難體味到其中所蘊含的內涵是何等豐富!
接著詩人用鋪陳排比句的手法,虛實相間地寫了兩節詩。第二節是虛寫,第三節是實寫。第二節雖未具體寫出回憶的內容,但用秋天的雨絲、冬天的雪花、春天解凍的冰河和夏天舒展的枝丫來加以比附象征,則又是用的具象化的實寫手法。從這四季的明麗、充滿動感和活力的形象中,我們分明感受到抒情主人公在回憶時愉快而親切的情感色彩。這里,令人聯想起普希金的《當生活欺騙了你》那首名詩。無論是歡樂和痛苦,一切都會過去,“而過去了的一切,便將成為親切的回憶”。接下去詩人一連用了四個“要不要再寫”的問句。“要不要再寫”? 回答自然是肯定的,詩人意在提醒人們:對于過去的美好事物和傳統是不能,也不該忘記的。
那么,何以詩人緊接著又寫了“我不想去翻舊時的日記,/我不想去抓歷史的傷疤”這樣的詩句呢?這豈非自相矛盾?其實并不矛盾。第一,“不想去翻”、“不想去抓”,并不意味著忘記,也許正因為不能忘記,烙印太深,才沒有勇氣去翻,去抓。第二,否定和忘記過去的美好事物和傳統固然不好,但一味沉溺在撫摸“歷史的傷疤”而不能自拔,則也是不足取的。詩人寫“我不想去翻”、“我不想去抓”正是要從個人的痛苦中解脫出來,而將“淚滴”、“血流”、“瀑布”深藏心底,“在心靈的深處沖激和懸掛”。這正表現了抒情主人公的寬廣的胸懷。接下去的三個反詰句是以上思想的延伸和深化。如果說第三節問句的言外之意是肯定的回答。那么這一節反詰的言外之意則是否定的回答。這里詩人假設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難道允許我重新誕生,重新行走,/我將選擇另一條路,另一座山崖?”誠然,選擇人生道路,機緣會起一定的作用,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偶然性的因素是不可否認的;但是,那是就歷史和生活的宏觀角度而言的,而如果從某人的經歷、性格等方面的微觀角度去考察,那么他所作出的某種選擇又是必然的。既然如此,那又何必怨天尤人,牢騷滿腹呢?這一節詩極平易,卻蘊含了令人深思的深邃的哲理。
如果說以上的詩句表現了“我”從個人創傷和痛苦中解脫出來的寬廣胸懷,那么以下兩節詩則表現了他認清時代潮流的敏銳而遠大的目光。詩人堅信“時代的浪潮總會卷去枯枝敗葉,/歷史的波濤總會濾出粒粒金沙”,他相信一切都會變,人自身也是不斷變化的:“懷疑論者也許會變成疾飛的快艇,/危機論者也許會登上最高的腳手架!”因此他對改革事業是樂觀的,充滿信心的:“當年沖鋒陷陣奪取摩天嶺的兒郎,/今天定能率領子孫興建摩天大廈!”
最后一節寫得情真意切,訴說了“我”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這種情感之所以不像有的平庸之作那樣流于空泛,是因為有以上詩句中情感的層層鋪墊,或者毋寧說是上面詩句中情感流向的自然歸宿。因為詩人摒棄了說教的形式,而是用“我”的親身體驗和情感流程,很自然地使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和升華。
嚴格說來,此詩屬于政治抒情詩,但是避免了同類詩所常有的空泛、政治色彩過濃、缺乏形象的弊病。此詩始終不脫離形象,并且以個人的情感灌注其中。詩人以“我”作為抒情主人公,是以寫個人抒情詩的方式來寫政治抒情詩,使政治抒情詩更富個性色彩。因為是政治抒情詩,所以在藝術上就不以新奇的形式、詭譎的想象、密集的意象以及由象征、跳躍等手法造成的朦朧晦澀取勝,而是追求一種明麗雋永的風格,語言平易親切,曉暢生動,意象信手拈來,自然清新,而熾熱的情感、深邃的思想皆寓于其中,熔為一體。
上一篇:《回憶·昌耀》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因我心未死·胡也頻》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