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涯嘗為《崖山詩》,內一聯謝意不滿,西涯以為更無可易。謝笑曰:“觀子胸中似不止此。”最后曰:“廟堂遺恨和戎策,宗社深恩養士年。”謝笑曰:“微我,子不到此。”西涯又為端禮門古樂府,謝以為末句未盡善,往復再四,最后乃曰:“碑可毀,亦可建。蓋棺事,久乃見。不見奸黨碑,但見奸臣傳。”謝不待詞畢,躍然而起。 ○清·褚人穫《堅瓠集·庚集》卷二 事亦見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丙集》。
[述要] 李東陽(號西涯)曾寫了首《崖山詩》,謝鐸對其中一聯不滿,而李卻認為無法再改了。謝笑著說:“依我看,您胸中的才學,好像不止于此。”最后,李將這聯詩改為“廟堂遺恨和戎策,宗社深恩養士年。”謝笑著說:“沒有我,你就不會寫出這兩句好詩。”李又曾寫端禮門古樂府,謝認為最后一句還不完善。李斟酌再三,改為“碑可毀,亦可建。蓋棺事,久乃見。不見奸黨碑,但見奸臣傳。”不等李寫完,謝就跳起來叫好。
[事主檔案] 謝鐸(1435—1510) 明詩文家、學者。字鳴治,號方石。太平(今浙江溫嶺)人。天順八年(1464)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弘治初與修《憲宗實錄》,弘治三年(1490)擢南京國子監祭酒。謚文肅。經術湛深,為文章有體要。著有《桃溪凈稿》,另著有《赤城論諫錄》(與黃孔昭同編)、《伊洛淵源續錄》、《赤城新志》等。
上一篇:《御筆題詩不敢留 朱元璋 某僧》
下一篇:《志無愧色 劉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