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凱如阿克
是“垮掉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 《在路上》是“垮掉派”文學的經典小說。1957年發表時,風靡文壇。“垮掉” (Beat) 一詞首次出現于他小說第三部的第三章里,即而招致嘻皮士的風行。凱如阿克生于美國東北部的馬薩諸塞州的羅維爾,幼年上過教會學校。1940年到1942年曾就讀哥倫比亞大學。二戰期間,他當過商船隊水手。戰后又做過裝卸工、記者、司機及其它臨時工。他曾周游美國各州。這些豐富的生活經歷為他后來的小說創作提供了許多素材。同時,他還廣泛涉獵杰克·倫敦、海明威、薩羅揚、伍爾芙、喬伊斯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并開始他“自發表現的散文體式”(spontaneous prose) 的小說創作。他的這種創作方式,亦稱作“自由式的散文體” (the freestyle of prose),同許多“垮掉派”詩人所采用的“長而松散的詩行”形成鮮明的呼應。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他同巴勒斯、金斯堡一道親自參加了“垮掉派運動” (Beat Movement)。1950年他的第一部自傳體小說《小鎮與都市》是受了伍爾芙的影響。之后,《在路上》的面世,使他同作品一道成了“垮掉派”的代名詞。《在路上》是凱如阿克根據自己“到處流浪”的經歷寫成的。因此它同金斯堡的 《嚎叫》一樣,被看成是“垮掉派”的“袖珍本圣經”。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即作者) 同他崇拜的人一起周游全國,“追隨那些瘋狂地渴望生活、瘋狂地希望得救、在同一個時候希望把所有一切全都得到的人”的經歷。小說《在路上》通過作者頭腦的“自發表現”,把現實與虛構、生活與幻想巧妙地揉雜在一起。作者信筆開河,不顧時間順序,首尾連貫地想寫下他想寫的東西。1958年凱如阿克出版了小說《地下人》。它描寫一位“垮掉”作家同一位黑人姑娘的羅曼史。同年推出另一部具自傳體性質的小說《拜佛求經的流浪漢》,描述了一群叛逆者從佛、道教中探索禪宗真諦的經歷。1959年又發表了《薩克斯醫生》和《麥琪·卡西蒂》兩部小說,繼續探尋“垮掉派”運動的濫觴,同年還出版了一部頗有影響的詩集《墨西哥城風情》。1962年出版《彼格·蘇》,反映了“垮掉派”運動衰亡的過程,它是《在路上》的姐妹篇。1965年《孤獨的天使》出版,奏響了“垮掉”運動的哀樂。
上一篇:西方文學·賴特
下一篇:西方文學·《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