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美國詹姆斯·哈威·魯濱孫著。中譯本商務印書館曾于解放前出版,1964年出新譯本、1989年第2次印刷。新版根據紐約麥克米蘭出版公司1922年版譯出。作者是美國“新史學派”的倡導人。“新史學派”是當代美國資產階級史學流派之一。本書則是闡述這個學派史學主張的代表作。全書凡8章,并附錄論新史學(巴恩斯著)。各章依次為:新史學,史學史,史學的新同盟軍,思想史的回顧,普通人應該具有的歷史知識,“羅馬的滅亡”,“1789年的原則”,用歷史眼光來看保守精神。本書是他歷年發表的論文和演說,集中反映了他的史學觀點:(1)把歷史的范圍擴大到包括人類既往的全部活動。作者說:“從廣義來說,一切關于人類在世界上出現以來所做的、或所想的事業與痕跡,都包括在歷史范圍之內。大到可以描述各民族的興亡,小到描寫一個最平凡的人物的習慣和感情”。由此,作者列舉了眾多大大小小可以說明上述觀點的“歷史”。(2)用綜合的觀點來解釋和分析歷史事實。因為每一歷史事件不是獨立的,不能就事論事。比如,“我所說的‘制度’,是就極廣義而說的,它包括過去人類的思想和活動的方法,以及政治以外的各種成就和風尚”。(3)用進化的眼光考察歷史變化,把人類歷史看成為一個“繼續不斷的”成長過程,因為“那就是一切的人類制度,一切的公認的思想,一切的重要的發明,都是長期發展的總和”。(4)研究歷史的功用在于幫助人們了解現狀和推測未來。(5)利用歷史的知識來為社會造福。作者的這些觀點,風行一時,對美國的史學界影響很大。其中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歷史學說為現實政治服務,由此得到資產階級的賞識。
上一篇:《教育過程》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新工具》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