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長篇歷史演義小說,二十卷一百回。清褚人獲撰,系據羅貫中《隋唐志傳》、袁于令《隋史遺文》、齊東野人《隋煬帝艷史》、及正史野乘、唐宋傳奇故事改編而成, “敘述多有來歷”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最早刊本為四雪草堂本,全稱《四雪草堂重訂通俗隋唐演義》,首有康熙己亥(五十八年,1719)自序,此后文盛堂、文錦堂、崇德書院、東溪堂、自厚堂、文奎堂、奎璧堂、聯墨堂、維揚堂等本,均系據四雪草堂本翻刻。1956年,古典文學出版社曾整理出版,其后上海古籍、云南人民等出版社曾予再版。
此書由兩部分組成: (一)鋪敘隋煬帝、武則天、唐玄宗等人的宮庭艷史與逸事,其中又以隋煬帝、朱貴兒和唐玄宗、楊玉環的兩世姻緣為主線。隋煬帝、朱貴兒的故事梗概:煬帝本是終南山中一只怪鼠,因偷吃皇甫真君丹藥被縛于石室中一千三百年。潛心靜修,立志作人身。孔升真人路過,見此情景,動了惻隱之心,勸真君放他往生人世,因此結下宿緣。怪鼠托生為煬帝,后孔升也犯了色戒,謫降人間,便是朱貴兒。煬帝巧用權術,奪了太子之位,又弒父而登上帝位。窮奢極欲,大造宮室,廣選民女, 日夜淫樂,僅最受寵愛的即有朱貴兒、袁寶兒等幾十名妃嬪。煬帝患病,朱貴兒割臂肉煎藥進奉,煬帝與之設誓:來世仍為夫婦。隋亡,朱竟為煬帝殉死。唐玄宗、楊玉環的故事梗概:玄宗前期勵精圖治,達到開元之治,后期慵怠,沉溺女色,不理朝政。以兒媳楊玉環為妃,愛幸無比,稍有暌離,寢食不安。玉環追歡專寵,將江采蘋等妃嬪盡行擠入冷宮。收安祿山為義子,與之關系曖昧,生活豪奢,喜食鮮荔枝,玄宗令驛騎千里傳送。她豐肥畏熱,以侍兒交相扇風。玄宗在驪山溫泉為之修造多處豪華浴池。兩人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長生殿密誓:愿生生世世長為夫婦。安祿山亂起,與玄宗西逃至馬嵬驛,兵士嘩變,玉環被玄宗賜死。玄宗返京后,不能忘情,命方士上天入地尋求芳魂。遇張果老,方才點明前世姻緣:玉環為隋煬帝托生,玄宗為朱貴兒托生,只因楊朱曾有來世再結夫婦的誓言,才成就了這段姻緣。武則天的故事梗概:武氏生性妖淫,入宮即受太宗寵愛。太宗死,又借助色相陰謀竊取了高宗皇后的地位。借勢弄權,擅作威福。高宗死后,廢子自立。嬖幸馮懷義、張易之兄弟,穢聲遠播。最后被迫讓位,死于病榻。這部分,主旨在于宣揚女禍亡國及輪回報應等思想。書中多處盛贊方士高人的神異與先知先覺。李淳風預知武氏篡唐,斷言: “天之所命,人不能違。”羅公遠事先警告玄宗“遠卻宮中女子(楊玉環),更謹防邊上女子(安祿山)”,都在替作者證明:凡事俱有前定。更有甚者,
楊妃所飼鸚鵡竟也因夢“為鷙鳥所逼”而自知“命數有限”。最后竟因念誦般若心經而托生凈土。小說對帝王生活作了淋漓盡致的渲染,不無欣羨之情,但客觀上還是揭露了封建社會上層統治者的腐化墮落與內部的殘酷爭斗。馮懷義、張易之兄弟、宋之問、武三思的無恥下流,楊妃、梅妃的明爭暗斗,玄宗父子的相互猜忌,無一不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典型意義。
(二)描寫秦瓊、程咬金等“草澤英雄”反隋起義和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的故事。故事梗概:秦瓊俠肝義膽馳名江湖。公出,困在客店,當锏賣馬,因而結識綠林豪杰單雄信。秦母壽辰,雄信傳箭綠林皆來拜壽。眾英雄在賈柳店歃血結盟。其間,秦瓊少時好友程咬金因劫王杠銀子被捕入獄,于是眾英雄劫獄,反山東,上瓦崗寨。成為反隋主力。寨主李密對內猜忌,人心離散。秦瓊、程咬金、徐茂公等歸唐,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消滅了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勢力,使天下定于一統。單雄信因追隨王世充,被生擒處死。秦瓊等與之灑淚而別。高祖稱帝后,李世民與其兄李建成等人的矛盾加劇,又仗諸英雄扶助,才鏟除異己,最后登上帝位。作者寫這一部分,意在宣揚忠孝節義等封建倫理道德與天命論等迷信思想。為此,常常不惜直接說教。在描寫這些“草澤英雄”時,往往還加進一些“英雄美女”的愛情故事。例如:羅成和竇線娘都是才貌雙全,兩人在戰場上一見鐘情,私定終身。后幾經波折,終于奉旨完婚。花木蘭之妹花又蘭女扮男裝為線娘送信,與羅成同房而不亂,最后奉旨做了羅成之妾。如此情節,顯然也是為了證明其說教。從反映農民戰爭這一角度看,此書對各路反隋武裝的階級本質不加區別,只以是否擁護李世民這位“真命天子”為評價優劣的標準,有明顯的階級局限性。但作品畢竟生動刻畫了豐富多彩的起義英雄形象,多方面描寫了農民起義與農民戰爭,表現了草澤英雄英勇豪邁的氣概,仇恨貪官污吏,同情被壓迫人民的強烈感情,和劫富濟貧,誓同生死的愿望。含有較多的人民性。這可能與吸取大量的民間傳說入書有關。
從藝術方面看,整篇小說結構不夠嚴謹。依據史實的部分往往隨史敷文,流于松散;吸取傳說的部分則較為集中、緊湊。兩相揉和,不免凌亂。正面人物的塑造較為鮮明生動。書中秦瓊的忠厚寬和、行俠仗義,程咬金的勇戇詼諧都給讀者留下了強烈的印象。小說語言流暢、精煉,并帶有民間說唱文學的格調。總之,此書是在說唐序列小說中首次熔歷史、傳奇與作者虛構于一爐,首開宏大規模與細密體系的作品。對其后出現的《說唐演義全傳》等書影響甚巨,并已成為后代戲劇曲藝取材的淵藪。這是值得重視和研究的。
上一篇:《鬧花叢》簡介|鑒賞
下一篇:《隋煬帝艷史》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