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繪畫、雕塑·畢卡比亞
法國畫家。父親是古巴人,母親為法國人。在1908—1911年之間,他從印象派轉向了立體主義。他短期參加了德勞內的奧弗斯主義和未來主義的試驗性探索。1915年,在紐約與杜桑合作創立了美國達達派。1916年回到歐洲,在巴塞羅那出版了他的文集《391》,他還創辦了多種達達刊物,并在紐約、蘇黎世和巴黎斷斷續續地出刊,直到1924年,1918年他在查拉力邀下加入蘇黎世的達達團體。1919年回到巴黎,活躍于達達和超現實主義圈中。1924年,他和沙提合創了一個芭蕾舞劇《松弛》,又和克列爾合拍了一部電影 《插曲》。1925年左右,他從前衛活動中退出,大部分時間都住在法國南部。但仍參加超現實主義的展覽等活動。1945年返回巴黎,再度創作抽象畫。畢卡比亞早在1900年代就已享有印象派畫家的盛名: 他在每一個階段,都能將接觸到的新觀念予以融化并創新。從1911年與馬賽爾·杜桑的親密友誼開始,一直到1920年中葉為止,他始終走在立體主義、達達主義及超現實主義各運動的最前列。他在其中的地位與其說是創新者,還不如說是傳播者和即興創作者。從整體看來,他作品中洋溢的實驗本質彌補了他的折衷作風。他的一些“透明作品”,20年代和30年代所作的畫,以玻璃紙和淡染做成的拼貼,都極為細膩抒情。他的重要性在于他不管到何處都可使別人感到達達的理念,并受其影響。
上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萊歇
下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約翰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