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繪畫、雕塑·約翰斯
波普藝術家,生于美國喬治亞洲的奧古斯塔,曾在南卡羅萊納大學學習藝術,1952年到紐約。1954年,開始以美國國旗、靶子、數字、文字以及地圖等為題材,制作繪畫與實物合一的作品。約翰斯的早期作品在形成當代藝術的傾向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其著名的作品 《靶子和四個面孔》中,在紅底靶子上放置了四張眼部以下的石膏翻鑄的面孔。他把原本對立的幻像與實物合為一體了。他的作品是繪畫,也是實物,即可觀看又可觸知,開啟了現代藝術的新思潮。50年代末,約翰斯更加自由地運用表現主義的手筆作畫,并不時插入一些物體(如1964年的作品《場畫》),這些作品看上去與勞生柏的混合繪畫比較接近,他還作過一些雕塑,以此說明了波普藝術運用日常生活物體的問題。他使得平淡的事物永垂不朽。例如,他把兩個啤酒罐頭鑄成青銅,使之成為藝術品(《畫過的青銅》)。70年代,約翰斯的繪畫在到底是喜歡繪畫性還是精確性這兩者之間展開了對話。他這時期的代表作品有: 《兩個聲音》 (1971年)、《無題》 (1972年)、《急速旋動的婦女》 (1975年) 等。約翰斯的藝術是追求概念與知覺的相互交流,對“抽象表現主義”以后的美國藝術運動,做出了很大貢獻。
上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畢卡比亞
下一篇:西方文學·舞蹈·瑪莎·格雷姆動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