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水調歌頭》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和董彌大中秋
偏賞中秋月,從古到如今。金風玉露相間,別做一般清。是處簾櫳爭卷,誰家管絃不動,樂世足歡情。莫指關山路,空翠娥顰。水精盤,鱸魚膾,點新橙。鵝黃酒軟,纖手傳杯任頻斟。須惜曉參橫后,直到來年今夕,十二數虧盈。未必來年看,得似此回明。
【編年】
鄧子勉校注《樵歌》定此詞乃紹興十九年(1149)朱敦儒致仕后歸居嘉禾(今浙江嘉興),至紹興二十八年(1158)之間所作。董彌大,名將,儀真(今江蘇儀征)人,官至左朝奉大夫、吏部尚書知蘇州。
【匯評】
梁啟勛《詞學》:東坡之中秋《水調歌頭》自是千古絕調,然只是對月高歌,寫凌空之感想,于節序無關也。無論移至某月,均可適用,詞見第四章曼聲條下。若此首之“是處簾櫳爭卷,誰家管弦不動,樂世足歡情”、“須惜曉參橫后,直到來年今夕,十二數虧盈”,能把節序之盛、宴樂之同,完全表現,的是中秋詞,不可移易。坡詞寫宇宙,《樵歌》寫人間,各有風味。
上一篇:朱敦儒《驀山溪》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朱敦儒《驀山溪》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