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加什法語文學
愛德華·貝佐羅(生平不詳)在1923年發表長篇小說《不認識的姐妹》,標志馬爾加什法語文學的開始。小說頌揚法國對馬達加斯加(今馬爾加什)的軍事征服,不具有馬爾加什法語文學的代表性。30年代,馬爾加什法語文學獲得了突出的成就,贏得國際聲譽,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最卓越的詩人讓—約瑟夫·拉伯阿里維洛,他最成熟的作品則是30年代發表的《近乎幻想》(1934)和《譯自夜的語言》 (1935)。這兩部詩集把法國現代自由詩的特點同馬爾加什傳統的海因—切尼(對話形式的散文詩)的特點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獨具一格的風格。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最著名的詩人有雅克·拉貝馬南雅拉(1913— )和弗拉文·蘭納依沃。拉貝馬南雅拉的詩篇,表現了他對殖民政策的極大失望和對祖國人民的極大熱忱,主要作品有長詩《祖國》(1948)、《千年來的禮儀》(1955)、《朗巴》 (1956)和詩集《消毒劑》(1961)等。蘭納依沃擅長寫短詩,重要詩集有《影子與風》(1947)、《我的日常歌曲》(1955)等。此外,邁克爾—弗蘭科斯·羅比納里(1892—1971)、里吉斯·拉介米沙—饒里遜(1913— )在詩壇也頗有名。
上一篇:頌體,輸洛迦
下一篇: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