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謠
朝鮮17世紀后期—19世紀中葉的一種詩歌形式。最初是指民間口頭流傳的民歌,后來其概念逐漸擴大,形成庶民出身文人(即委巷詩人)所創作的漢詩。其內容與民間創作的民歌有許多類似之處,因此命名為風謠。其后,在17世紀后期—19世紀中葉形成了一個流派,他們組織了《松石園詩社》。朝鮮第一部風謠集是1668年編纂的《六家雜詠》。接著洪世泰(1653—1725)編纂了《海東遺珠》。1857年劉在建、崔景欽編纂了《風謠三選》。朝鮮風謠作品的代表是詩人趙秀三 (1762—1849)。他在作品中歌頌了朝鮮的三千里錦繡河山,表現了朝鮮人民的人情世態。對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現實,以及封建統治下勞動人民的悲慘處境也多有反映。作品收錄在《北行詩百篇》里。
上一篇:頌
下一篇:馬來由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