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宋濂詩集
詩別集。五卷。明宋濂撰。濂以古文名世,文集多次刊刻,詩散見于一些文集之中,未曾單刻行世。此集為《全明詩》編者所輯,收入《全明詩》中。《明史·藝文志》著錄濂有《潛溪文集》三十卷,并注“皆元時作”;明初王祎所著《宋濂傳》也說他有《潛溪內外集》三十卷。濂門人鄭楷謂其入明前有《潛溪文集》前、后、續三編四十卷與《蘿山集》(又稱《蘿山吟稿》,當為詩集)五卷。現僅存《潛溪前集》、《后集》各十卷。入明后,在濂生前編有劉基所選《宋學士文粹》十卷(今傳)及作者手訂八集本(未刊刻)。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黃溥據《潛溪集》、《續集》、《文粹》、《蘿山集》等重編為《潛溪集》,集中包括詩、文,凡十八卷、附錄一卷,刻于蜀中,今傳。此編經編者刪削,實際上是選本。天順五年,黃譽亦合所傳各集編《宋學士集》二十六卷,較黃溥《潛溪集》所收篇目多一倍,但仍不全。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張溍得到宋濂自己編定、宋璲手書之八集本,凡七十五卷,命人“按本翻錄入刻,稍展而大之”,名《宋學士文集》。八集包括《翰苑》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續集十卷、別集十卷(又稱《鑾坡》前、后、續、別集),《芝園》前集十卷、后集十卷、別集十卷及《朝京集》五卷,共收宋濂入明所作詩、文九百零六題。此七十五卷本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本。其主要欠缺是未收濂在元代所著詩、文。后又有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河間知府徐嵩所刻《潛溪文集》八卷,多為七十五卷本未收之文。嘉靖三十年,浦江韓叔陽合世上所傳《潛溪集》、《芝園集》、《鑾坡集》、《浦陽人物志》等,以類編為《宋學士全集》三十三卷,共收詩、文九百二十四題,其中有二百十五題為七十五卷本所未載。清世祖順治(1644—1661)間,蔣超從宋濂后裔宋實穎處得到未刻稿三十八篇(實際這些篇出現過在其他刻本上),編為《宋景濂未刻稿》二卷。此二種皆收入《四庫全書》。目前最全之本為清仁宗嘉慶十五年(1810)吳縣嚴榮所刊《宋文憲公全集》。此編五十三卷,基本上以張溍所刻七十五卷本與徐嵩所刻八卷本為基礎,校補以韓叔陽所刻三十三卷本,并參校了其他多種刻本,共收詩、文一千二百六十三題,凡一千四百一十九篇,并附《龍門子凝道記》二卷,《浦陽人物志》一卷。民國年間,中華書局所編《四部備要》即收此本。《全明詩》所編《宋濂詩集》,以《四部叢刊》所收七十五卷本為底本,并據元末輯明初刊《潛溪》前后集、《宋學士文粹》、《宋學士集》(二十六卷本)、《宋學士全集》(三十三卷本)等書校補。以《翰苑》前、后集詩為第一卷,《翰苑》續、別集詩為第二卷,《芝園集》、《朝京稿》中詩為第三卷。七十五卷本未收而獨見于三十三卷本中的詩編為第四卷,輯自他書者編為第五卷。一、二、三卷中皆為入明后詩作,第四、第五卷中包括了許多在元朝時作品。《全明詩》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宋初詩歌革新運動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