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詩歌集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李賀(790~810),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李賀是唐代多才而短命、具有特殊成就的詩人。他只做過奉禮郎之類的卑官,一生困頓不得志;但他年少氣盛,奇才橫溢,縱恣于韓柳元白諸大家之間,以其不同凡響之詩作,震驚了中唐詩壇。韓柳推許于前,李商隱、杜牧揄揚于后,確立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無可替代的地位。李賀的詩繼承了屈原的浪漫主義傳統(杜牧稱之為“騷之苗裔”),以其嘔心瀝血之苦吟,離奇怪誕之想象,幽冷凄艷之境界,險拗奇崛之造語,震憾著人們的心靈,以致有“鬼才”(《文獻通考》)、“鬼仙”(《滄浪詩話》)之評。但李賀決不是超脫現實的詩人,“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南園十三首》之五)渴望為國建功,思慕效命疆場,反對藩鎮割據,抨擊宦官專政,諷刺皇帝求仙,同情百姓疾苦,都是他歌詠的內容;至于抒發壯志難酬的胸懷,發泄抑郁憤恨的情緒,雖調子未見高亢,卻決非無病呻吟,而是對封建社會摧殘人才的控訴與抗爭,亦有其典型意義。李賀的詩風對李商隱、溫庭筠頗具影響。
李賀自編其詩為《李長吉歌詩》223首;稍后有杜牧之序,極為精彩。但原集不傳。后世刊本甚多,評注亦多。影響最大的是清人王琦的《李長吉歌詩匯解》。1959年,中華書局將此《匯解》并姚文燮《昌谷集注》、方扶南《李長吉歌詩批注》(鈔本)編為一書,題為《三家評注李長吉歌詩》出版;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又將此書改名為《李賀詩歌集注》重新排印出版。新注本有葉蔥奇疏注的《李賀詩集》。《全唐詩》存詩5卷。錢仲聯有《李賀年譜會箋》。
上一篇:《曾國藩家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松窗夢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