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屈大均
初名紹隆,字華夫,又字介子,更名后字騷馀,號翁山,別號很多,較著名者有非池、冷君等。番禺(今廣東廣州)人。自幼好學,十四歲能文,十六歲補南海縣生員,受業于順德舉人陳邦彥(陳恭尹之父)。清兵陷廣州,曾參與武裝抗清。南明永歷帝至肇慶,大均曾上《中興十大典書》,以大學士王化澄引薦,將得服官中秘,因父病,匆匆離去。清兵再陷廣州,為逃避追捕,削發為僧,法名今種,字一靈,名其所居為“死庵”,以示不屈服之意。清世宗順治十三年(1656),開始北游,至南京謁明孝陵,又到北京哭拜于明思宗死所,東出山海關周覽遼東、遼西山川形勢,意在恢復。南下后,流連于齊、魯、吳、越之間。順治十六年,在會稽與魏耕、祁班孫等參預“通海”之謀。準備迎接鄭成功、張煌言舉兵攻入長江。事敗后,為逃避清廷指名追捕,避居桐廬,北走陜西、代州。清圣祖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亂”起。次年,參加吳三桂軍隊,被任命為廣西按察副使,監軍于桂林。不久,失望東歸家鄉,靠務農,賣文和朋友接濟為生,從事廣東文獻、方物、掌故的收羅和編纂工作。大均詩多為反抗民族征服及維護民族尊嚴、民族自由之作,憤激指斥之語幾乎篇篇有之,如:“殺氣滿天地,日月難為光。嗟爾苦寒子,結發在戰場”(《大同感嘆》);“慷慨無衣賦,艱虞不世才。平生一匕首,為子入秦來”(《同杜子入秦初發滁陽作》)。這些既是詩人生活的寫照,更是其激情的抒發。詩中揭露社會黑暗與政治腐敗的篇什也寫得情感激憤、措詞尖銳,如:“白金乃人肉,黃金乃人膏;使君非豺虎,為政何腥臊”(《民謠》);“初捕金五千,再捕金一萬。金盡鬻妻孥,以為府君飯”(《民謠》)。這些大悖詩教之作,表現其明顯的獨特性。毛奇齡言:“翁山詩超然獨行,與世罕偶。”(《嶺南屈翁山詩集序》)大均長于五言。五古古樸鑱刻,突兀奇崛,多有不經人道之語;五律精警凝煉,有夭矯飛騰之勢。鄧之誠云:“大均有著述之才,不止以詩、文重,然詩、文獨步一時,未有能及之者。”(《清詩紀事初編》)詩與陳恭尹、梁佩蘭齊名,并稱“嶺南三大家”。著有《翁山詩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此五種被稱為“屈沱五書”。另編纂有《廣東文選》等。自撰《生壙自志》。《清史稿》卷四八四、《國朝耆獻類徵》卷四二九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少陵體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岑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