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無衣
①《詩經·唐風》篇名。此詩意頗深微,古今解說紛紜。《毛詩序》說是“美晉武公也。武公始并晉國,其大夫為之請命于天子之使,而作是詩也。”認為曲沃武公殺死晉君吞占晉國,他的大夫請求周王正式任命武公為晉侯,并作此贊美詩。朱熹《詩序辨說》力駁《序》妄,認為武公弒君篡國,為王法所必誅,《序》卻以為美之,“其顛倒順逆,亂倫悖理,未有如此之甚者。”今人多從方玉潤《詩經原始》之說:“此蓋詩人窺見武公隱微:自恃強盛,不惟力能破晉,而且目無天王,特以晉人屢征不服,不能不借王命以懾眾心。故體其意而為是詩。”是一首借武公自述的表現方式以諷刺武公強傲無禮請命封侯的詩。詩共兩章六句,為三百篇中最短詩篇之一。章法奇特,首句突兀而起,二三句轉承而訖,洗練緊湊,機鋒冷峻。②《詩經·秦風》篇名。此為頌揚戰士友愛情誼和抗敵愛國精神的秦地軍歌。《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贊》:“山西天水、隴西,安定、北地,處勢迫近羌胡,民俗修習戰備,高上勇力、鞍馬騎射。故秦詩曰:‘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說明了此類詩歌誕生的特定社會地理條件。而《毛詩序》所釋:“《無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戰,亟用兵,而不與民同欲焉。”與詩意不符。至于詩的作者,清王夫之《詩經稗疏》認為是春秋后期的秦哀公。其根據為《左傳·定公四年》楚大夫申包胥赴秦求救,“秦哀公為之賦《無衣》”的記載。今之研究者則以為,秦哀公不過是“賦詩言志”,詩的作者應是秦國軍民。詩三章,章五句,以重章疊唱、回環復沓的形式加強藝術效果,使英雄豪爽之氣升華至崇高無私的精神之巔。被前人贊為“英壯邁往,非唐人出塞諸詩所能及”(吳闿生《詩義會通》)。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方文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明詩百州名家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