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北山移
【出典】 《文選》卷四三南朝齊·孔德璋(稚珪)《北山移文》:“鐘山之英,草堂之靈,馳煙驛路,勒移山庭。……世有周子……雖假容于江皋,乃纓情于好爵。……今又促裝下邑,浪拽上京,雖情投于魏闕,或假步于山扃。豈可使芳杜厚顏,薜荔蒙恥,碧嶺再辱,丹崖重滓,塵游躅于蕙路,污淥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云關,斂輕霧,藏鳴湍,截來轅于谷口,杜妄轡于郊端。于是叢條瞋膽,疊穎怒魄,或飛柯以折輪,乍低枝而掃跡。請回俗士駕,為君謝逋客。”參見“山中猿鶴相猜”條。
【釋義】 移文為古代官府行文所用的一種文體。北山即鐘山,今南京紫金山。南朝作家孔稚珪諷刺假隱士周顒熱衷仕祿,假托鐘山山神寫此移文,揭露他的丑態,并號召山水草木將路過鐘山進京的周氏拒之山外。后世常用此典作為嘲諷棄隱出仕的典故。
【例句】 ①看北山移,盤谷序,輞川圖。(辛棄疾《行香子·山居客至》1918)這里用看《北山移文》表現隱逸情懷。②對鄭子真巖石臥,趁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誦北山移。(辛棄疾《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閩憲,別諸君》1925)作者離開隱居之地,出山赴閩任職。句中用本典以自嘲。③一事定嗔我,已辦北山移。(辛棄疾《水調歌頭·題晉臣真得歸、方是閑二堂》1932)作者認為友人趙氏勛業未了,還將出山用世,在詞中活用本典襯托趙氏的心志。④聞道只今秋水上,故人曾榜北山移。(辛棄疾《瑞鷓鴣·京口有懷山中故人》1963)作者在京口懷念山中隱居生活與山中故舊。句中用本典切合山中故人,并擔心他們對自己回山不歡迎。有自嘲意味。
上一篇:宋詞典故《加公九錫》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十二樓》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