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古謠諺
古代謠諺總集。一百卷。清杜文瀾編纂。杜文瀾(1815—1881)字小舫,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曾任江蘇省道員、兩淮鹽運使。此書輯錄上古至明代散見于各種書中的歌謠與諺語共三千三百多條,每條包括謠諺、謠諺出處,并加以注釋(多采古注、互注或引他書以注之),間附按語以弄清應該辯證之處。全書體例嚴密,其去取以只“發呼語言,未著文字”為界限,以“初作之時,是否著于文字為斷”。并列舉了四十多種情況下的“不錄”,為“謠”、“諺”作出嚴格界說。謂“謠訓徒歌,歌者詠言之謂,詠言即永言,永言即長言也;諺訓傳言,言者直言之謂,直言即徑言,徑言即捷言也。長言主于詠嘆,故言折而紆徐,捷言欲其顯明,故平易而疾速,此謠諺所由判也。然二者皆系韻語,體格不甚懸殊,故對文則異,散文則通,可以彼此互訓”(所引皆見《凡例》)。并把極易與謠諺相混淆的歌、誦、謳、詞、賦以及成語和泛引古人言語者分開,也不收錄當代謠諺,對于出自依托附會古人,仙謠鬼語,跡近荒誕,以及事涉猥褻不登大雅之堂者,皆另立附錄一門,加以區別。但在此門也收有所謂“語出盜賊者”,如元末之“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明末之“迎闖王,不納糧”,則表明編者之封建地主階級立場。書中所援據書籍共八百六十馀種,多為善本,遇有諸本不一者,則擇善而從。編排次序以謠諺出處所屬四部(經、史、子、集)為序。總之此書編纂確如劉毓崧序中所言:“采摭期于至詳,裁鑒期于至審。體例期于至密,訂正期于至精,集諸家之長,而無諸家之失。”有清咸豐刻本,常見者有中華書局1958年排印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古詩評選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葉燮